该大力提倡哪些产品,又该如何征税,这些都必须得有一个规划。
大力发展商业的同时,反倒是对土地征税开始减免了。
其实,若征商税的话,是远远要比土地税收征的多的。
看过陈恪的折子,老朱问道:“这个税比之前少了些吧?”
老朱勤政,在这些方面记的很是清楚。
老朱询问,陈恪如实回道:“是少了些,不过更为繁杂,名目上也细化了许多,将来海贸若能兴起,会翻好几倍,只需这一地,便可养活整个大明了。”
能够依托海上贸易的城市,往往会更发达的。
“行吧,咱瞧瞧。”老朱道。
毕竟是要颁布于天下的诏令,当然是要考虑好了,不能随随便便的就发行了。
紧接着,老朱又道:“这段时日控制了宝钞司对宝钞的印刷,你说的那个贬值倒还真控制住了。”
市场问题,只要仔细观察,每天都会存在变化的。
既控制住了那就行,只有陈恪所做的这一切有效果,老朱才会更支持陈恪所做的这些事情。
“恭喜陛下。”陈恪眉开眼笑道。
话说是恭喜老朱,实则也是在恭喜自己。
之后,陈恪离开。
在陈恪刚一离开,老朱便招了朱标。
朱标虽常会顶撞老朱,但却也是真正与老朱一条心的人。
所以,碰到些不确定的问题,老朱往往会率先与朱标商议。
朱标虽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教育,但并非迂腐之人,对海上贸易之事还是赞成的。
瞧了陈恪的折子后,朱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道:“鼓励江南之地经商,那读书之人势必会减少,将来北方的士子怕是要超越南方士子了。”
海上贸易能赚到钱,那些人势必会把心思全都放在这上面。
哪还有心思再专心考科举。
“另外,鼓励商业,那些豪族富户便会把所有的心思皆放于在此,反倒是不会在侵占土地,那这些土地便会落于百姓之手,将来各朝所出现的土地兼并的问题不也就不会再出现了。”朱标道。
分析了一大通,朱标便道:“如此倒也并非坏事,倒也可尝试一下。”
朱标这通话打消了老朱的怀疑。
老朱不再多言,当即便下了旨。
老朱这旨意一出,当即引来了不少人的反对。
这些人都觉着,朝廷鼓励商业这一政策不仅会让江南那些士子堕落,也会使得天下士子皆无心学习,反而皆都去痴迷于那些铜臭之中。
到时候,朝廷无仕可选,无官可派那还得了?
其实,这不过杞人忧天罢了。
到时候,朝廷怕是少不了要对此出台政策的。
若无政策,怕是会出现那些商贾之家安排自家子弟进入仕途,从而为自家谋取利益之事。
但老朱旨意已下,便是已确定了态度,这可不是容易更改的。
那些士子弄得再凶,不过也是单方面的罢了独角戏罢了。
朝廷官员自是不敢在老朱的手下炸刺,跳的最欢的也就只剩下那些儒生了。
这些人多是些还未考取功名的愣头青,被一个两个所谓的大儒,一撺掇,就是刀山火海也敢去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