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根能把商队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赚的肯定不会少。
陈恪并未细问,只道:“陛下要见你,你直接报与陛下吧。”
他知道了这个数字并没什么用,最关键的是要让老朱知晓。
陈恪不问了,霍根倒是主动提及道:“净赚五十万两,我花了十万两沿途购置了些货物,剩下的四十万两皆都带回来了。”
四十万两加商队加这些货物,那绝对赚翻了。
陈恪面色平静,道:“是吗?这可真是不少。”
光是这四十万两白银,那可绝对是个不菲的数目。
朱雄英和朱允熥在商船上转悠了一圈,把各种货物了解了一番,一行人才终于赶回了京师。
一到京师,老朱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亲自接见了霍根。
海外贸易之事,唱反调的人虽不明显了,但私下里还是有不少反对之声的。
想要打破这个声音,还得是以事实来行动。
霍根见礼过后,当即便把此行的收益与老朱做了个汇报。
听到净赚四十万两这个数目,满朝文武也是有些发懵的。
“这四十万两皆是白银吗?”有人问道。
白银才值钱。
霍根点头应道:“白银和黄金都有。”
黄金比白金都值钱。
“那这些便都留在大明了?”有人问道。
这个海外贸易的目的便是要把海外的白银和黄金带回来的,当然是要留在大明的。
这个问题霍根做不了主,陈恪则回道:“这是肯定的啊,往后交易还要逐渐利用其起大明宝钞来,我们与他们买进的时候用大明宝钞,而他们与我们买进的时候则用白银和黄金。”
这样一来,大明可就完全占据了海外贸易的地位了。
朝堂上,老朱只是让文武大臣知晓海外贸易收益几何。
之后,便又单独见陈恪,询问详细建议来。
“陛下,采买之事一并由市舶司负责吧,往大明销往的东西由他们直接负责核查,务必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不合格且有害于百姓的东西绝对不能进来,另外,出口的东西他们也务必做到严格把关,不合格的东西绝对不能出去。”
核查进来的东西,保证其安全与可靠,乃是对百姓的负责。
而核查出去的东西,则是保证海外贸易这条线的长久。
“另外,户部要制定合理的税收,与市舶司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收税。”陈恪道。
这条线路运作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既然决定把海外贸易搞起来,这个事情便应该开始做了。
早在陈恪从江南之地回来的时候,老朱便已经吩咐龙江太仓等造船之地,分别对反应迅速,能用于装炮,以及远洋等类型的船只进行了着重研究。
将来远洋货轮会远比霍根当前拥有的要强太多。
***
霍根毕竟是从海外拉来的货物,有不少商贾想买进再倒手去卖。
也有不少商人看出了朝廷对海外贸易房宽松的政策,想从中谋得些利益,想与霍根达成合作的。
霍根现在说来也算是皇商,与谁合作岂能是他自己个说了算的。
所以说,那些商贾想要牟利,还得是自己去想办法。
当得知,朝廷准允他们自行出海的时候,不少商贾开始跃跃欲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