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机身和和机翼全部采用钛合金中空三角架支撑,最关键的支撑部位材料上面都增加了金碳,保证在飞行途中不散架。”
“鹏”采用上下两层客舱布局模式,每层可以容纳200至300人。
扁平式的机身让它的单座面积比直接竞争机型大三分之一左右。
通道也更加宽大,每个座椅拥有宽阔的空间让乘客能伸展腿部。
维克托·科瓦尔斯基一边走,一边继续介绍这架飞机的基本性能。
它的机身是那种扁平流线设计,长度高度有8.5米,宽度达到了整个机身的面积就达到了825平方米,加上它的大三角翼面积,飞行的迎风面积达到惊人的2100平方米。
这已经相当于安—225机翼面积的两倍。
两个风神一号矩形涡扇发动机,紧贴机身尾部和机翼下方。
而扁平的进气口横向均匀分散在机翼后下方。
扁平矩型的进风口与机翼完美结合。
整体布局有点类似于图—160,但又有些不同,
“鹏”的发动机是紧贴着机身,看上去比常见的涡扇发动机足足短了一倍。
它的进气口与发动机之间有一个S型的中空管相连接。
飞机的机翼采用后三角翼+前鸭翼式布局。
飞机尾部是两个巨大的V型垂尾。
它吸收了部分战斗机的空气学原理。
姜余姜余姜余姜余姜余姜余姜余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姜余姜余姜余姜余
新的朱雀系列运输机比安-225的总功率要高上55%,而它的空重却还要低上15吨。
最吸引人的,也是最具创新的设计是尾部的内置式矢量涡扇发动机和其两侧隐藏式进风口。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这个巨无霸飞机更美观,更科幻,而且对飞机短距离加速,缩短助跑距离有相当大的帮助。
这一次的空载起飞的助跑距离不超过1000米。
就算是满载起飞助跑的距离,应该也能控制在1200米范围左右。
这飞机在全世界的大中型机场起降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
这一次试飞,不仅仅姜余非常关注,华俄两国的军方也派出强大阵容过来观摩。
代表华夏军方的王老,也是亲自赶了过来。
除了观摩这几天的飞机试飞之外,还要参加一个星期后,这两个飞机制造公司的开张仪式。
他的随从除了一批将领和总装部的几个司长之外,还带上了自己的小孙女作为私人生活秘书。
第一天的起降和试飞,就那么平淡无奇的过去了。
这二天是满负荷运载试飞,需要测试十个小时以上,飞行里程超过1万公里。
之所以如此跳跃式的测试,主要是老毛子们实在等不及了,他们觉得这太小心翼翼了,完全没必要。
姜余问过两方的工程师后,也只好无奈的点点头同意了。
因为这些工程师居然比老毛子们更有信心,完成此次试飞任务。
果然不出所料,飞机起飞顺利得一塌糊涂,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等到飞机降落可能都要到晚上了。
大家开始提前进入庆功阶段。
按照工程师们的说法,试飞成功已成定局,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除非,飞机上那几个试飞员一一起作死,硬要往地上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