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年前就想好了。
比如手机制造产业配套。
这事,说白了,就是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干。
一部手机,组成的元器件多了,除了芯片,还有电池,外壳,天线,耳机,外部扬声器,等等。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而这个产业链,注定是诸多厂家协作产生的结果,全都自己干,那是开历史的倒车,既不科学,还吃力不讨好。
至于找谁代工……
其实这个时候的选择,远比后来要多。
原因很简单,当下的芯片代工,还没发展成后来那样,技术差距那么大。
这就像飞机制造。
飞机刚刚发明出来的时候,可以说是个国家就能制造,可慢慢的,门槛就起来了。
就以战斗机为例。
第一代战斗机,很多国家可以造,到第二代,能造的少了很多,再到第三代,凤毛麟角了,双手数得过来。
再到更高的第四代,第五代,完了,越往上越没,连五常国家都玩不起了。
芯片的发展,其实也是一样的。
芯片,不论设计,还是代工,又或者,制造需要用到的设备,如光刻机,一开始,玩家都很多。
说设计就ARM,说代工就三星台积电,说光刻机就ASML,那都是后来的事。
说白了,现在技术难度还没那么高,玩设计的多,玩代工的更多,光刻机领域,ASML也还不是老大。
具体到代工领域,目前,除了大名鼎鼎的台积电,三星,还有联发科,中芯国际。
国内,九零八工程诞生的华晶,九零九工程诞生的华虹,其实都没问题。
因为现在就是九十纳米工艺。
芯片,也远不像后来智能手机时代,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这些代工厂家中,台积电,三星,联发科,都被淘汰掉了。
一来这些厂家没那么好合作。
二来跟这些厂家合作,也只是单纯给人送钱。
关键送出去的钱,人家发展出更好的技术,回头还不一定给你,回头,人家还卡你脖子。
从这个角度出发,中芯国际,也不是最优解。
诚然,中芯国际这个时候很强,四条八英寸生产线,一条十二英寸生产线,不但代表国内最高水平,同时也是全球排行第三的晶圆代工企业。
但是,这里面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其与台积电的重重纠葛,使得合作也好,投资也罢,都不是那么的保险。
反而是国字打头的华晶,华虹,虽然技术不是那么先进,但是,靠得住。
至少合作积累的经验,研发的技术,属于自己人,不虞被卡脖子。
而这两家里头,陈远倾向于华虹。
华虹,总部位于魔都,是九五年九零九工程的产物,当时投了一百亿,合作对象,日本NEC。
相比九零八工程诞生,吃了很多亏的华晶,华虹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市场上,都有着显著的优势。
关键是够用。
要不然,再怎么国字打头也白瞎,因为留给传统手机的时间不多了,没时间慢慢从头开始。
……
时间切换到公元纪年。
这是零五年三月的第一天,这天上午,陈远在涂方等人的陪同下,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