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下一城,只剩最后一件事,楚锋故作苦恼地说道:“昨天下午在南城门外发生的事,各位应该都听说了,所以正明在平阳那暂住,这不是长久之计。朕想啊,是不是为正明筹建两卫亲卫,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这两卫亲卫的军费能不能采取贡奉方式,比如内帑出一部分,各家各族也出一部分,各位有跟进的吗?”
楚锋这话一出,正元殿中炸锅了,都愁找不到门路接近辛生明呢,现在有这等好事,谁会放过?有机会给钱,也就同时有了往辛生明身边塞人的机会,亲卫亲卫,贴身侍卫,虽然两卫编制人很多,但总会有人是真正贴身的,想想李平阳只是运气好先碰到辛生明,然后护送他回京城,就能混得这么熟,成为辛生明的贴身侍卫后,肯定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机会。
有些家底的纷纷当场表示支持,没家底的也开始琢磨能不能出去拉点援助。没有人对为辛生明筹建亲卫有异议,也没有任何人认为两卫太多。宣经世等人隐约觉得其中有什么问题,但找不到头绪,只能暂时放下疑惑,先考虑下自己能拿出多少贡奉,能塞进多少人。
内帑再穷,两卫军队还是养得起的,再说娘子军都能自给自足有余,楚锋不相信掌握大量先进知识的辛生明养不起自己的亲卫,估计光是奶粉的分成就够。之所以那么说,主要目的是看下众人对为辛生明筹建亲卫的态度,结果是显然的,根本没人考虑该不该的问题,所有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毕竟那是“青城”。
既然如此,楚锋赶紧说这只是他的想法,还没征求辛生明的意见,万一辛生明觉得娘子军用得很顺手不想换人了呢?还有不知道辛生明能在这方世界呆多久,像以前的使者那样至少三五年的话,组建亲卫很有必要,如果一年半载就要走,那就没多大意义了。不过大家都这么积极,等会让太子把这情况告诉辛生明,不管最后是不是筹建,都会让辛生明知道大家的心意。
楚锋确实很担心辛生明呆不久,最关键的因素,辛生明带着小九。出来的时候小九刚满周岁,回去却会满山跑甚至长大成人,家里会没意见?所以这件事楚锋今天只是先提出来,没打算马上执行,李平阳授开府才是关键,为此还用取消神道通行禁令作铺垫。看着群臣依次退出,想起娘子军的过往,楚锋不由感慨万千。
娘子军刚成立只有一个队的时候,听说每战必胜打败所有李平阳的追求者,楚锋只觉得有趣。后来娘子军扩编到一个营进入草原,扬言要解救被掳去的中原姐妹,楚锋开始密切关注,但主要是担心李平阳的安全,虽然这次去的地方没有特别强大的部落,控弦过千的部落还是挺多的。没想到娘子军伪装、造谣、偷袭,无所不用其极,靠着灵活的战术和强大的机动力,三个月后全部归来时不仅原班人马都在,还陆陆续续送回几十倍人数的被解救的中原人、被蛊惑来的贫穷女牧民和个别草原贵族女子。
竟然能在草原上如入无人之镜,楚锋这才不再完全把娘子军当做小女孩的玩闹,力排众议封李平阳为将军,大方地说娘子军军费由内帑支出,还承诺李平阳能带多少兵就算哪一级。不过这时楚锋其实也没对娘子军抱太高期望,纯粹是为“我家有女初长成”感到高兴,来个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