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消息要是传出去,以后自己在并州的兄弟们面前,还有什么颜面可言?
“奉先,虎牢关若破,雒阳不保,所以这仗甚是关键。你跟文才,要好生配合,赢了,财帛美妾,应有尽有。”对于吕布心中的想法,董卓自是心知肚明,于是当众将战后的奖赏也一并宣布了,“奉先,若能击破荣阳叛军,所取之地,任你劫掠。”
言下之意就是,由朝廷发出的赏赐就全给胡轸了,至于抄掠所得,则全归吕布。在董卓看来,这是十分公平合理的,因为大司农的库房本就十分空虚,灵帝万金堂中的财帛也早在收买人心时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还要支付三路大军的军费,因此能够凑出的财帛实在不多了。而荣阳之地,本就富裕,吕布的抄掠所得,当远远高于朝廷的赏钱。
“诺。”
“诺。”
董卓的苦心,吕布和胡轸一概不知,但他们唯一能达成共识的是:相国偏心!给对方的好处远大于给自己的。
就这样,胡轸和吕布一边咒骂着对方,一边率领步骑五千上路。然而刚走到位于虎牢关东边不远处的广城,大军就走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将不能节兵!
按照董卓的任命,胡轸是主将,对全军当然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力,然而,有些刺头就偏偏不听他的,约好了某事某刻到某地,可到了那个时间后,他却慢悠悠地派个斥候来说,部曲在半路上迷了路,到不了了。
这还是给脸的,有的不给脸的,刚离开相国府没到三十里,就放纵士兵去四下劫掠,将董卓好不容易才树起一点点的,与民“秋毫无犯”的旗帜给一斧砍了。
更有一个天杀的,带兵南行的时候,路过阳城,见当地人正在祭祀土神,这天杀的脑门一热,竟然竟然纵兵大杀一场,将阳城的财帛和妇女洗掠一空,然后这天杀的竟将此写成大捷,通过吕布之手绕过胡轸这个主将,直接向董卓报捷。不明所以的董卓自然大喜,大笔一挥,就从劫掠所得中拿走了自己的那一部分,并转手分给了刚在南线“获胜”的梁祯部。
等到被蒙在鼓里的胡轸终于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后,这些“赏赐”已经送到鲁阳的军营了!而且,更令胡轸暴跳如雷的是,吕布这厮在写“捷报”时,竟然非常“大方”地写上了他胡轸的名字,如此一来,胡轸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然而,胡轸再怎么说,也是个在凉州厮杀半生的硬汉,这现在都被吕布欺负到鼻子上了,怎么会有不反击的道理?但这时,胡轸性急的毛病就暴露了出来,他采取了最为愚蠢的反击之法——将所有将校全部召到大帐之中,手按刀柄扬言道:“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
吕布一听,登时黑了脸,因为在他看来,这是胡轸对自己的挑衅!不立刻干倒胡轸,自己就有性命之虞。
而胡轸,此刻还在为自己方才的举动而自得,因为他清晰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看到了诸将脸上的惊惧之色:他们终于害怕我了!如此,大军便可作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