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潜和王承恩对望了一眼,都是吐了一口气。
看来这王泰,果然是个奇才,不枉他二人奔波一场。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崇祯目光所及,心头恍然。大明内忧外患,危机重重,不正是悬崖百丈冰,步履维艰吗?
他曾雄心万丈,夙夜不懈,想重拾大明盛世,恢复太祖成祖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荣光,但谁知经年操劳,却落了个凄惨收成。
崇祯眼眶微红,一旁的杨嗣昌看的仔细,眼珠一转,小声开了口。
“陛下,王泰此词,以咏梅阐明当今天下之势。我中华每到艰难险阻,总有英雄豪杰挺身而出。那些个内忧外患,总有被一一消除殆尽。大明中兴指日可待,陛下勿忧才是。”
王承恩和高起潜也都低声相劝,崇祯点点头,重新坐下,他看着眼前恭恭敬敬的王泰,眼神透露出欣赏之色。
一介武夫,七步成诗,其人垦荒屯田,通实务,知行合一,倒真是个人才,可以大用。
“王泰,你在陕西垦荒赈民,活民数万,心系朝廷,实在是我朝少有的俊才。和那些空言误国的腐儒相比,天壤之别啊!”
崇祯的赞赏,让王泰心中一动。
“陛下,微臣在陕西,颇得孙传庭孙总督提携,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王泰提到孙传庭,崇祯的脸莫名沉了下来。一旁的杨嗣昌赶紧上前,低声说道:
“陛下,济南城一战,王泰和他的秦兵居功至伟,鞑子死伤惨重,光是首级就割了上千。王泰是西安府团练总兵,练兵有方,陛下要练兵,可以问问他。”
崇祯点了点头,温声道:“王泰,众人都说你练兵有法,你给朕说说,有什么窍门,可以练出百战之兵?”
鞑子入侵,官军腐烂不堪,难堪重任,只有另辟蹊径,编练新军,以抗东虏。
“陛下,练兵的关键在于饷银,只有银钱充足,方可练兵。一句话,救救农夫,便是一切之根本。”
王泰中规中矩,以身说法:“以微臣为例,微臣垦荒赈民,咸阳县的荒地,竟然占了田亩的一半,三县荒地加在一起五千多顷,招募垦荒流民达二十余万。与其说微臣垦荒,不如说微臣恢复了旧日的良田。微臣按律纳税,既交够了足够的税赋给朝廷,也让百姓有地可种,有饭可吃。”
杨嗣昌心中一惊。王泰此举,不言而喻,那些荒地,不过为良田,而之所以能安民二十余万,纳税于朝廷,完全是因为没有苛捐杂税。
救救农夫!
崇祯叹息了一声,民无隔夜之粮,身无片絮之暖,饥寒交迫,缺吃少穿,自然要为贼了。
田亩尽纳税于朝廷,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不是处处是宣大和陕西,也不是人人都是卢象升和孙传庭。
当然,还包括这位安抚流民二十余万的西安府守备王泰。
“王泰,听闻你练兵之法,以刺枪术和火器犀利著称,队列之法更是首创。你给陛下来说说,何以练的一手精兵?”
高起潜看崇祯神态黯然,赶紧使了个眼色,催促了起来。
“陛下,这刺枪术,确实是微臣一手所创,拼杀时,最能体现士卒之血气之勇。”
王泰无可奈何,把刺枪术的特点一一道来,崇祯果然兴致被调了起来,边听边问,兴趣盎然。
“火器犀利,在于训练有素,将士舍生忘死,在于军纪森严,而这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将士的荣辱感和爱国心,饷银充足,并不是解决的根本。”
王泰一一道来,崇祯又是一声叹息。
“国库匮乏,要想饷银充足,谈何容易,就更不用说将士的爱国之心了!”
要是国库充盈,朝廷又何必征收“辽饷”和“剿饷”,又何必苦民劳民?难道他不知道天下流寇猖獗、民生凋敝吗?
王泰从紫禁城出来的时候,回头看向夜色笼罩的皇城,不由得有些悄怆幽邃、凄寒入骨的感觉,让他有一种想要急速逃离的冲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