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着柴家的族谱来回踱步。
“就这个柴永了,茂则传朕的旨意封柴永为崇义公。”
张茂则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急忙将赵祯的口谕送到了中书舍人处。
很快政事堂里的几位宰辅收到了这份旨意,他们自然也明白赵祯的心思,毫不迟疑的将这份旨意通过了。
政事堂的几人签发过这份旨意便都进宫来到了赵祯的御书房。
与此同时西府枢密院的人也到了御书房。
章得象道:“官家西北大捷,拿下了兴庆府,需要尽快派出官员进行管理。”
他哪里知道拿下是拿下了,守不守得住就另说了。
韩琦道:“战报上所言李元昊主力并未受损,只怕我军立足未稳,臣以为应再增十万精兵支援。”
赵祯闻言一愣,再增兵十万,那样这个大宋怕是要变成他林致远的了。
贾昌朝道:“韩枢密!朝廷已经没有兵力增援西北了。”
夏竦道:“此时西夏仍有三十万可战之兵,我大宋才派去多少兵力?我大宋拿下那么多城池都是分兵留守的,不派兵支援如何能对抗李元昊的三十万大军?”
赵祯摇头道:“朕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再派过去了,他们既然能打下兴庆府想来打败李元昊也不是问题。”
赵祯一锤定音,所有人都明白此时官家已经对西北的林近和狄青生了忌惮之心。
“朕叫诸位爱卿来是商议一下如何对西北将士进行封赏,你们要尽快拿出个章程给朕!”
他这是要收买西北将士的人心了,这是告诉西北的将士,军饷是朕给的,官职是朕封的,你们不要反叛朕。
“臣领旨!”
“臣领旨!”
“......”
林近如果在此肯定会说赵祯太小家子气了,京城的上司军派出两支去西北,谁还能收买了去?
宰辅们准备离开时赵祯又道:“三司使叶清臣请求回乡守丧,诸位宰辅可有新人选推荐?”
章得象道:“臣觉得监察御史包拯可担此任!”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道包拯不属于任何派系,你倒是会挑选人。
赵祯笑道:“章相此言甚合我意,那就如此拟旨吧!”
包拯就这样轻松的在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夹缝中当上了三司使。
此时西北的局势再度变换,李元昊调嘉宁军与自己合兵一处,驻扎到了盐州城。
狄青继而向后退到了溥乐城和萌井城之间,两军再次回到了年初的位置,似乎要再次打完上次未打完的决战。
两者兵力再度到了旗鼓相当的数量,然而此时大宋拿下了兴庆府士气正盛,西夏的士气则是差了很多。
西平府的投石车拉到溥乐城外的时候,李元昊终于坐不住了,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对方再来砸城了。
李元昊准备将兵马拉出了盐州城,这样预示着双方准备在盐州和溥乐城之间的百里范围内展开一场大战。
此时兴庆府外的西夏军队已经集结了十一万人,随时准备对兴庆府发起进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