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痛改前非,振作门庭,还请杨大人日后多多关照一二。"
"好说,好说。"
就闻云班主呵呵笑道。
"嘿嘿,不得了不得了,常言道:浪子回头金不换,
吴少刚才一番陈辞,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呐。"
众人纷纷称是。阿芝不方便言语,看了两眼吴大安心道:
"看他举止做派,与以往判若两人。世上居然真有这样的好事。
而且,还让我给碰上了。
凤仙妹妹知遇蔡将军。我也遇到这个混家。上苍冥冥中自有定数。
希望我姐妹二人能借此脱离苦海,从良而终。
想到这,阿芝抬眼向小凤仙望去。小凤仙会意,
站起身来说道:
"近日,凤仙新学了一首《十面埋伏》,
想献与将军及在座诸位。望诸位不吝赐教。
那都是场面话,客气话。
众人焉能不知。
自有下人取了琵琶奉上。
小凤仙向众人微微颔首,然后整容落座,怀抱琵琶弹奏了起来。
《十面埋伏》是需要极高的指法技巧和对古典音乐有极深的领悟力。
方可弹得丝丝入扣,一唱三叹!
只见小凤仙吸气敛眉,正襟危坐。
两只素手上下翻飞。扫、抖、拨,划、捏、弹、挑、
滚、剔、抚、双挑加双飞。
玉珠走盘,一开始轻脆、圆润、渐急渐缓。欲缓又急。
弹奏到高~潮处,
曲调转而浑厚而高亢。只见凤仙姑娘提膝,拧腰。
轻舒玉臂。身子一转。
果真将琵琶置于身后,手中依然不停。
脚下翩翩起舞。
于琵琶音之最高昂处,戛然而止。
"好!好一手反弹琵琶伎乐天!"杨度杨大人尤精于音律一道。
所以第一个拍手叫好!
这样美仑美奂的画面,吴大雄以往也只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见过。
今个儿算是开了眼啦!心道:"小凤仙果然是名不虚传!技艺令人惊叹!"
"好!"
"妙哉!"
"此曲有幸听到,难得呀!"
"妙极妙极,凤仙姑娘,真是才艺了得!"
"绕梁三日之音呐。幸甚幸甚!"
在座各位纷纷鼓掌、称赞。
小凤仙收拾停当,面上并无得色。起身一一还礼。
最后独独对蔡锷将军言道:
"素闻蔡将军字写的非常之好,不知能否为凤仙留下一副墨宝呢?
众人听罢起哄。一致要求蔡锷将军不能辜负了美人心意。
"也好。"蔡锷爽快的答应了,
自有人取来笔墨、宣纸、砚台,小凤仙捥素手亲自研墨。
众人四下围笼过来。
吴大雄虽站在后面,也猜得到,
为小凤仙题的是"自古佳人多颖悟,从来侠女出风尘。"那两句。
果不其然。
诗是佳句!字是好字。偏偏少了一处落款,
吴大雄看到小凤仙脸上拂过一层失望之色。
欲言又止。有人也看出,蔡将军对小凤仙未必没有防人之心。
"别怪我多嘴呀!"
吴大雄挤上前来。先是做足样子品鉴了一番。
最后说道:"蔡将军,恕我斗胆说一句,
如此佳句,美中不足,尚少将军一笔落款吧!
这样的书法艺术恐怕要留传千古,后人观之,却不知何人所写。
岂不是遗憾。"
"说得对,说得对。蔡将军不妨补上吧!"
小凤仙心下暗喜。不禁对吴大雄投来感激的目光。
"这……也罢。"蔡锷看了看吴大雄,又看看凤仙姑娘。提笔一挥而就。
落款处赫然"松坡"二字。
小凤仙大喜,急忙躬身称谢,收好。
众人哈哈大笑算是亲身见证了名将佳人之千古佳话。
要知道这松坡二字可谓价值千金。如飞龙点睛之笔。
小凤仙今后的身价自是扶摇直上,待价可沽了。
(全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