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又是一起忙活着洗漱,而后烧火做饭,正在这时候,老刘带着几个汉子扛着木头走了进来。
“就知道你们刚醒,从京城过来不容易,可是累坏了。”
他咧嘴笑着说话,很热情,而后就目标清晰的直奔王言去了。
“王同志,木头给你扛来咧,你看看够不够你们修房子,不够我再去找一些。这是木工作的家伙,我一早去下边的林坪跟他们那边的李木匠买回来的,你看看合不合用。”
“能用就行。”王言从兜里掏出了烟,给老刘等人散了一圈,众人都没抽,夹在了耳朵上,念叨着还是城里人,抽烟都抽卷烟,有钱咧。
王言笑着回应,自顾点了烟以后看了看木头,大致的比量了一下,对老刘说道,“够用了,不仅能修房子,还能把昨天说好的炕桌给你做出来,外加一两个马扎。”
“哎呀,那可好。”老刘高兴的点头,“昨天说了,我就住你们后边那个窑,有甚事就去找我。你们忙着,我就回去咧。”
老刘憨厚的对大家都点了点头,都照顾到。
王言招呼了一声,问道:“老刘大哥,邮递员多长时间来一次?”
“十天,咋,要寄信?”不等王言说话,老刘接着说道,“肯定得寄嘛,你们年岁都不大,来了这么远,家里惦记嘛。邮递员下次来还得五天,正好,明天是十五,咱们大队得去县里赶集买东西,你们今天写了信,下午给我,明天我去县里给你们寄出去。”
“好嘞,老刘大哥,明天我也跟着走一趟,去县里见识见识。”
“有啥见识的,哪里比得过京城嘛,毛主席保佑着咧……”
老刘大哥带着人走了,剩下一帮知青们叽叽喳喳闲话着做饭。
女知青们还是比较关注王言的,因为王言从昨天到现在,就表现的很出挑。有钱,还懂技术,人总是笑呵呵的,看起来很随和。
于是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聊起了各自家庭,也说起了懵懂的感情。也是这时候,他们知道了王言父母双亡,并且已经有了对象,在部队当兵,王言就是给对象写信,甚至已经见过了家长。
闻听此言,女知青们也就兴致缺缺了,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
吃过了饭,知青们在村子里溜达着熟悉环境,李奎勇和余明也一同去了,只有王言没去,因他早上起的早,已经把这白店村都逛了一遍。
所以他自己安逸的在院子里砍木头。
他的力道大,精准高,木头在他手里跟豆腐没什么差别,工作效率相当高,不用两个小时。就已经将木头粗处理了一遍,将三个屋子所需的材料,以及给老刘做炕桌的材料,还有富余出来的能做两个马扎的材料,全都分了堆。
如此忙活完,他便拿着木头到了窑洞里去工作,相对来说暖和一些。实在是刚来的知青不惜柴,屋里的火力很旺。
他们住的窑洞,都是直面南向的,日头足的很,屋里很明亮。窑洞嘛,没什么特别的,里面跟正常的房子差不多。就是布局不太一样,炕是直接连着灶的,就在旁边,而不像东北那样隔着墙。
除此外,有个破木架子,破桌子、破凳子,灶台边上一个大水缸,一看就是老老刘临时给安排来的,总算是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