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幽墓诡影 > 第三章 神乎其技

第三章 神乎其技(2 / 3)

我每次都是这样。他们只想着给自己破灾消难,还会带上七大姑八大姨。没收他们太多钱,他们便觉得欠了我人情,以后再有事找我,我推脱后他们便不好意思纠缠。风水这玩意给人看得越少越好,不能扰乱天常。

又聊一阵,站起身,拿起背包,准备回家。

“回去也没事,你是茶友,听说过三润茶楼吧?”王总的眼神里透出一丝神秘。

“知道,‘零距离’都播了,搜狐上也有,估计已经轰动全国。这个茶楼表演茶戏,这种技艺宋代以后就失传了,不知他们是怎么弄的。而且不让拍照不让摄像,搞得非常神秘。估计就是一种魔术。”

“我们看过,真是神乎其神!”何大姐重重讲。

“就像这黄鼠狼隐身一样神奇。按理说应该是魔术,但又不像。我请你看,一定要看!”

这茶戏正传得满城风雨,价格也高得惊人——五千!抵得上普通人两三个月工资。

推辞几句,王总摆摆手,过来拍拍我肩膀,“走,见识见识!”

何大姐留下来陪儿子。我们三人上车。

茶戏发源于唐代末年,盛于宋朝,宋亡后失传,宋时称为“点茶”。苏轼《送南屏谦师》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陆羽在《茶经》里描述“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一二曼妙少女,玉腕酥柔,巧生兰樱霜月,走兔飞鹰,万象千姿穷尽言。观者无不屏气凝神,瞠目道绝”。两宋斗茶之风靡盛,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描写详尽,“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蒲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宋徽宗也有《宣和宫词》传世:“上春精择建溪芽,携向芸窗力斗茶。点处未容分品格,捧瓯相近比琼花。”

宋人风雅,历代罕见,现在的这些大款与古人相比,简直是暴发户土老帽。

现代茶艺中仍有“点茶”,但已尽失古法玄妙。这个三润茶楼竟能复原唐宋古法,莫非是寻到了失传的古籍?

正想着,车转个弯,来到虎踞路,行了几分钟,在清凉山公园门口停下。

眼前这座三润茶楼,背倚挺拔葱郁的清凉山,高三层,四面飞檐挑椽,红柱雕瓦,富丽堂皇,很有唐宫气派,正面极像滕王阁,门口摆一对石虎。

茶楼前怎么置虎?

阳光刺眼,热风烤人,从凉爽爽车里一出来,真像踏入火坑。见我迟疑,王总催促:“进去吧。”

“等等,这虎放得奇怪,把车门打开,拿罗盘看看!”

王总一愣,随即一笑,叫司机打开车门。从包里取出罗盘,“你们先进去,我看看就来。”

“在里面等你!”王总说完,带他侄儿走进茶楼。

到楼前摆弄一阵,着实吃一惊!这楼风水绝佳,各方面都中规中矩,简直是精心地量身定制!单看三阳水,楼是标准的乾山巽向,大门一毫不差开在艮位,这儿南高北低,楼在路西侧,三阳水正好从乙经甲流入艮。唯一的缺憾是大神位缺木,该位置虎,虎属木。大门正对前方大厦尖角,形成“火形冲射”,是个瑕疵,这虎正好挡住煞气,真是恰到好处,妙笔!

这楼肯定请高人设计过,一流高手!

把罗盘装入皮包,走进大厅。刚才烈日炎炎,此刻顿感清爽。王总已经点了茶,看到我,朝我招手。一株瀑布似的青藤缠绕在大厅中央,浓荫垂挂,显出一派清幽;桌椅清一色深赭红松木,透出敦实典雅;雕纹花架上错落摆着精致的青花瓷瓶、天青仿汝窑盖碗、紫砂壶;耳畔一阵阵轻音抚弄,溪水一般,是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

“要等一会,他们在布置,先喝茶。”王总说着给我倒一杯。

等了几分钟,一个服务生走来,“准备好了,这边请!”我们拿起包,跟着他朝西走,到一间房前停下。“请进!”一瞧,门上写着“竹香阁”。

屋里坐一位穿红色锦袍的女孩。茶几上置一小炉,燎着木炭,上面放一口小锅,热气腾腾。茶盘里摆一把木勺、几只精致的四方形紫砂茶杯。

见到我们,她含笑点头,一双黑目清水般灵澈。这女孩粉白玲珑,盘着垂云发髻,一身古典装扮,气质清新优雅,让人神驰。

最新小说: 疯了吧!神话天赋你管他叫反派? 剑出华山 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 悠闲的都市怪谈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庶子无为(科举)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