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因为那个过路客人不知道有李日知这个人,所以就算是写出了故事,也和李日知没什么关系,而相反,因为同是读书人,所以过路客人要写武二有,那十有**会写很多的好话,武二有这个废柴,说不定会被写成高大威猛的形象。
然而,这些事情,就不是李日知他们关心的了,事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去吧!
第二天清早,李日知和郑刚令带着一众差役和武二有,押着西门掌柜和云哥,一同返回了县衙。
回到了县衙之后,郑刚令顾不得休息,立即升堂,让书吏写好供词,让云哥按了手印,直接判处死刑,上报给州里,只要得到批复,就可以砍云哥的脑袋了。
至于西门掌柜,因为人品低劣,当然,西门掌柜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从没有认为自己有多高尚过,但无论他人品有多么的卑劣,他都没有做出什么后果严重的事情来,所以郑刚令只判处打西门掌柜二十小板,不是大板,是小板,以示惩罚,西门掌柜倒是没什么异议,挨完了二十小板,便回家去了。
面对于武二有,郑刚令首先把武家的财产判给了他,让他继承家业,而且还要告诉武二有,以后不要轻信人言。
比如云哥这次积极帮忙,帮着武二有处理各种事情,其实那不是云哥好心,而是云哥在监视他,还想着通过影响武二有,让别人不怀疑他,甚至把罪名按到别人头上去,这是明显的利用武二有。
郑刚令让武二有以后要明辨是非,不要听风就是雨,书读得多是好事,可要读到心里去,就算做不到李日知那样可以破案的程度,但也要分得清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才行!
武二有非常惭愧,谢过了郑刚令的劝导,然后回家,去处理武大有和潘氏的后事了!
案子破了,这些明面上的事情都做好了,郑刚令便开始琢磨怎么写一篇好看的卷宗,替李日知好好地吹嘘一番,得让刺史知道李日知啊!
于是乎,郑刚令几乎是绞尽了脑汁,写出了一篇非常好看的卷宗,把李日知吹得犹如神童一般,虽然李日知的年纪已经不是童子了,但李日知小时候也破过案子啊,曾经的神童,现在依旧聪明无比。
写完了卷宗之后,郑刚令让李日知看看,要李日知知道卷宗是怎么写的,不要到时候真的见到了刺史,结果刺史一问,李日知说漏了嘴,那就不好了,就白替他吹了!
李日知看完了这篇卷宗之后,脸都红了,自己有这么伟大么,似乎太言过其实了!不过,自己舅舅嘛,当然要拼命说自己的好话了!
郑刚令道:“日知,你先回家,不要立即回书院,至少要再待上三天,我先把这案子的卷宗报呈到州里,然后再在县里替你扬扬名,暗示一下,让本地的宿老给你送一块匾额,然后记录到县志里,如此一来,你就成了荥阳的名人,刺史那里知道后,也会替你吹嘘一番,你便成了郑州的名人,如此再去长安,获中进士,便不会太难了!”
唐朝初年的科举考试,都是不糊名的,谁的卷子考官都知道,只要卷子答得不是太差,那么中进士的机会就会大很多,按着谁有名谁就能考中的规则,有时候甚至考试还没开始呢,名次就先定出来了!
正因为这么个考试法弊端太大,所以才会进行完善,比如开始糊名,不许在开考前,考官和考生多接触,必须要避嫌。
不过,好在李日知所处的年代,科考制度还不完善,还是可以操作一番的,再加上李日知确实是有本事,所以可操作的余地相当地大!
李日知很不好意思,他还是历练太少,脸皮太薄,但没关系,只要郑刚令的脸皮够厚就行了,这些事情,当舅舅的当然会为大外甥处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