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当我是傻子,连金刚奴也是……我、我不玩了!”杨谅是杨坚和独孤皇后最宠爱的小儿子,因为他天生有听力障碍,父母从小就异常疼爱他,使他从未没遇到大挫折,可是当第一次大挫折来临时,却是生与死的考验。死也就罢了,但是让他接受不了的是,父兄竟然都把当作是一个大傻子。
汉王妃见丈夫竟然哭了,顿时感到好气又好笑,杨广写给杨集的信,由于杨集折过了,所以她好奇之下,也看了,里面的内容的确是蛮伤人的。她忍着笑意,安慰道:“不管怎么说,我们一家三口至少可以活下来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傻人有傻福,夫郎就偷着乐吧!”
“……”
。。。。。。
“参见大总管!”城外的中军大帐,将星闪烁,数十名大将尽皆喜气洋洋参拜主帅杨素。
主帅杨素乐呵呵的抬手虚扶:“诸位将军免礼!都入座吧!”
“谢大总管!”坐将拱手一礼,纷纷落座。
杨素高坐主位,他看了下首左边第一席的杨集一眼,目光之中难掩欣赏之色,杨集这次立下的战功倒在其次,关键是他能够以雷霆之势扑灭了反对的声音,将幽州军牢牢的掌握在手,为下一步胜利夯实了必要的根基,其手段、方式、魄力、果断与自己如出一辙。更难得的是他年纪轻轻,却能够为了大局放弃首功、主动去配合杨义臣。
这说明杨集已经走向了成熟,具备了独当一面的统帅特征,不再是一个猛打猛杀的愣头青。
遗憾的是杨集是大隋亲王,而不是他杨素的子孙,哪怕杨集是一名出身不高的普普通通的将领,他也一定要收入门下,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如此良材美质,却不能成为自己的传人,实在太可惜了!
怎么聪明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呢?
李靖是这样、杨集也是这样。
再回过头来想想家里那几头愣头青,杨素的心情,瞬间就不美好了。
他见杨集气度沉稳,越看越喜欢,忍不住笑着说道:“卫王,你写的《从军行》、《出塞》正是吾辈军人的气魄,老夫异常喜欢,今日将星荟萃,且又大胜在即,能否赋诗一首以记之?”
“大总管此议甚好!金刚奴,你就赋诗一首呗!”杨纶唯恐天下不乱,立即鼓掌响应。
杨义臣微笑道:“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