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人按照二老所指的途径,在路上行了八九日,忽然峰峦重重,万山绵亘,除掉翻山越岭过去,简直无路可通。
先一日车夫就来回话,说前面已是莽苍山,不但无路可通,而且山中惯出豺虎鬼怪,纵然多给银钱,他等也无法过去。
灵云来时,原来听二老说过,到了莽苍山,便要步行。
知道他们说的是实话,只得取下包裹。
打发他们回去。
先在山脚下一个小村中歇了歇脚,商量上路。
偶然看见一个人坐着滑竿走过,张阳异想天开,向灵云要了一把散碎银子,走将过去,请那人站下商量,将他那一副滑竿买下,两手举着拿到朱文面前放下。
村中居民看着这三个青年男女,一个个长得和美女一般,来到这荒山脚下,已是奇怪,又见张阳小小年纪,把那一副滑竿如同捻灯草一般,毫不在意地举在手中,更是惊异。
有那多事的人,便问他三人的来踪去迹。
张阳便说:“住在城里,要往这山中去打猎。”
那地方民情敦厚,又见他们三人各佩剑匣长剑,倒也不疑什么。
只是说山中豺虎妖怪甚多,劝他们年纪轻轻的人不要造次。
灵云看见来人越聚越多,恐朱文不耐烦琐。
又见张阳买了那一副滑竿来,便问有何用处。
张阳道:“等下你就知道了,先带着它上了山再说,我自有用它之处。”
灵云还待要问,张阳一面催着上路,一面手举那副滑竿(中间结着一个麻绳结着的网兜,两旁两根长有两三丈粗如人臂的黄杨木的杆子),独个儿迈步自跑上山去。
灵云当着许多人,无法,只得将朱文半扶半抱地带进山去。
在山内走了二里多地,回看后面无人,正要喊住张阳,张阳业已赶了回来,放下手中的滑竿,说道:“我适才跑到高处一望,山路倒还平坦,只不知前面怎样。
我想用这副滑竿,和齐师姐一人抬一头,将朱师姐抬到桂花山。
如何?”
灵云才明白他买那滑竿的用途,不禁点头一笑。
朱文一路上已觉着灵云张阳受累不浅,如今又要屈他们作挑夫抬她上路,如何好意思,再三不肯。
灵云笑道:“文妹,你莫辜负张师弟的好意吧。
我正为路远日长发闷,难得他有此好打算,倒可以多走些路。”
说罢,不由分说,硬将朱文安放在网兜之中,招呼一声,与张阳二人抬了便走。
朱文连日周身骨节作痛,适才有灵云扶着,走了这二里多山路,已是支持不住,被灵云在网兜中用力一放,再想撑起身来已不能够。
况且明知两位同门也不容她起身,再若谦让,倒好似成心作假。
便也不再客气,说了几句感激道谢的话,安安稳稳躺在网中,仰望着头上青天,一任张阳二人往前抬走。
灵云怕她冒风,又给她盖了一床被,只露头在外。
同了张阳,施展好多年不用的轻身本领,走到日落,差不多走了五六百里。
看天色不早,依着张阳,还要乘着月色连夜赶路。
朱文见他们抬了一天,好生过意不去,执意要找一个地方,大家安歇一宵,明日早行。
张阳二人拗她不过,见四外俱是森林,瞑岚四合,黛色参天,便打算在树林中露宿一宵。
朱文也想下来舒展筋骨,由张阳灵云一边一个,搀扶着走进林去,寻了一株大可数抱的古树下面,将网兜中被褥取来铺好。
灵云取干粮与朱文食用,叫张阳拿水具去取一些山水来。
张阳走后,朱文便对灵云道:“姐姐如此恩待,叫妹子怎生补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