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麦苗不知道能不能读完,这一学期的学费还是家里东拼西凑借来的。
在这样繁华的大都市里生活学习,没有钱简直寸步难行。
正在她犯愁的时候,学校找到了她,不仅免去了她全部的学费,并为她提供了特困生助学金,还主动为她安排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就是每天去食堂帮学生打饭。
其实,她的学习情况和家境,学校早已知晓,不能让这样优秀的人才上不起学。
这样一来,麦苗不仅解决了每天的吃饭问题,每个月还能拿到一笔工资,虽然不多,但日常开销也有了着落。
每天看着同学吃着她盛的饭菜,感到十分自豪,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通过自己的劳动拿到第一笔工资后,麦苗除了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其它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在四年大学期间,麦苗心存感恩,更加努力刻苦的学习,年年都取得了奖学金,还参加了学校的多项比赛,获得了不少的奖金,而这些都无一例外,如数捐给了希望工程。
跟那些动则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千万、上亿的捐款相比,这些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山区的特困生却弥足珍贵,能资助一个是一个,也许就因为她的资助,改变了几个山区孩子的命运。
毕业的时候,麦苗不负重负,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就这样一个前程似锦的优秀苗子,又是如何从繁华的大都市,一脚踏进了深山里面的呢?
还得从一次教导员给他们放的宣传片说起。
遥远的深山里面,朗朗的读书声响起,一间破旧不堪的教室里,头发都已经花白的老师正在给为数不多的孩子们上课。
从他们口中哈出的热气,还有风吹在薄膜糊的窗户的“噗噗”声,足以判断此时正是寒冷的冬季。
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孩子们一双双渴望学到知识的眼神,深深刻进了麦苗的心里,好多天不能忘怀。
恰在这时,大学里也刚好组织大学生下乡支教,麦苗跟同班上的几个同学踊跃的提交了申请,并且取得了教师资格证。
半个月后,几个热血青年就踏上了旅途,几经反转来到了支教的学校。
看到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坍塌的土坯房,还有没水没电的情况,几个人都傻眼了。
这里的条件远超出他们的想象,这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有如此差的条件?感觉落后了好几十年。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临阵逃脱也会落下笑柄,就当体验生活了,也就一个假期的时间,几个人忍着不适留了下来。
假期结束,也就是他们要返乡的时候了,孩子们拉着他们依依不舍,一遍又一遍的哭着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面对孩子们泪眼婆娑的孩子,麦苗也跟着哭了,哽咽着说会再回来。
回到大都市,麦苗始终忘不了临走时的那一幕,还有给孩子上课的情形,经过再三考虑,依然给学校提交了保留研究生资格的申请,要去山区支教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