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昆脚步一顿,额前缓缓冒出一个问号,不由转头道“父皇你来真的”
“你觉得呢”
见赵昆一脸错愕,嬴政挑了挑眉。
“我”
“日后你要操劳国事,哪有时间要孩子,现在又不忙,多生几个吧”
赵昆目瞪口呆。
这一刻,他突然感觉,嬴政执意传位,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想逗孙子,尽享天伦之乐。
草率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赵昆除了忙碌继位之事,还跟王雅辛勤耕耘。
而嬴政下了一道圣旨后,便万事不管。
剩余的事情,全部都由赵昆操心。
这就好比,结婚的时候,父母一概不管,全部都是自己张罗。
因此,赵昆简直忙得脚不沾地,身不下床。
这次皇权更替,和普通的传位不同。
赵昆在此之前,一直便以皇子,太子的身份,行治国之权。
而且他不是普通的治国,在扶苏监国期间,就对大秦进行了一次次改革。
如今登基称帝,更是彻底来了一次大变动。
别的帝王登基,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对赵昆来说,甚至大秦的国家机构,都要替换一遍。
大秦之前的国家机构划分,其实并不复杂。
基本上是先设置官职,然后以官职弓领部门。
朝堂主干,是三公九卿制。
每一个职位下面,都设置一个部门。
具体到下面,便是郡县制。
这种机构设置,乍一看似乎没什么毛病,相比于以往的分封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但实际上,真正用起来,并不算得心应手。
比如说三公中的太尉,说是最高军政长官,但自己也没什么军权。
太尉须得是将军出身,可将军出身之人,一般都懒得烦心政务。
比如说王贲,虽名为太尉,却从来不去衙门上班。
太尉的职衔给他,完全就是一个名誉。
处理政务,自然是文官最拿手。
长此以往,太尉便会被手下文官架空。
如同后世的某个经济发达,但军事力量弱得一逼的朝代一般。
最高军务长官先被架空,随后被文官集团欺辱。
到那个时候,代表国家嵴梁骨的军队,战力就会大幅度下降。
其余官职,也有类似的问题。
记忆之中,有无数先进制度的赵昆,自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筹备全国机构的大换血。
郡县制的框架可以保留,但是朝堂中枢,各种机构必须进行调整。
调整的原则,便是以简捷高效为主。
机构的设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比如说,大秦国家银行,监海局,或者市场监督局,都是专业性极强的机构。
其次,机构选拔的人手,必须专业对口。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