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财帛最动人心!些许事故、丝毫不能动摇这些假民夫的狂热。不是有句俗话叫“富贵险中求”么?
杨朝夕听到这些后,不由摇头叹息:众人趋之若鹜,固然有人是为求一夜暴富,但大多民夫却只是为一家生计罢了。如小豆子、小猴子二人的爹爹,便是为赚那每日一百大钱,将一条性命祭了河神。抛下孤苦无依的姊弟俩,险些落入歹人手中。
坊间小民还提到一些事情:近几年河渠疏浚只在春季。渠长的说法是,避开夏汛、秋汛,以及冬日冰封,只有春季最适合疏浚。但春时征调民夫,恰又与春耕、春种冲突,以至于城郊被征调过来的农人、无不怨声载道。
然河南府与都水监却不体恤民情,除每日脚费涨了三成、以缓解民怨外,并不曾调整每年疏浚的时令。
而涨上去的脚费,大部分仍旧被洛阳府武侯铺、都水监河渠署的官吏,层层克扣。拿到手上的、最多不过一百五十钱,少的只有七八十文。
因此,河渠数据现场,也发生过几次民夫哗变、冲撞公门之人的案子,但都被弹压下来。
挑头的民夫多被拘捕、甚至就地格杀。但因为人微言轻,杀了便杀了、也无人替这些民夫出头伸冤。拘捕下狱的民夫,据传下场也凄惨无比、大多死在狱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侥幸活着出来的,不是断腿少臂、便是又哑又瞎,几乎没有一个完好的。
杨朝夕听到这里,脸色已经阴沉无比。一个初出茅庐的武者,还没怎么见识过朝廷昏聩、官吏贪腐、江湖混乱、民生多艰……遇到这等常人司空见惯的不平事,反而显露出几分、难能可贵的正气来。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反正是暗中探查,若能顺手捉一些蛀虫出来,也算是为民除害。
洩城渠附近的探查,没有太多收获。杨朝夕便一路折返,来到通远渠与洩城渠交汇的立德坊,准备自西向东、沿着正在疏浚中的通远渠,继续探查。
疏浚后的渠段两岸,依旧断断续续堆着泥沙、石块等杂物,同样按类分好。再向东行进时,不良卫便渐渐多起来,对靠近疏浚现场的闲杂人等进行驱赶。
杨朝夕亮出崔府鱼符,说要进去找个同乡,说几句话便走。不良卫果然皱了皱眉头,极不情愿地挥挥手、放他进了通远渠疏浚的渠段,又嘱咐他快一些,莫叫渠长和武侯撞到。
杨朝夕拱手垂头、连声应下。快步走了十几丈,放眼看去,通远渠水面上果然横亘着数艘采砂船,许多褐衣麻袍的民夫,如蚁群般、密布在船上岸上,各自忙活。
偶尔一两声呵骂传来,却是岸上的不良卫、正训斥偷懒的民夫。随着喝骂声劈头而去的,还有刀鞘和马鞭。
一些民夫模样的人,在刚堆上渠岸的泥沙、石块间挑挑拣拣。这些人虽然同样衣衫脏乱,但大多眼神里都透着狡狯,显然不是长年耕作的农人。他们合力将形似石碑的石块、小心放在一旁;又把泥沙里淘出来的坛坛罐罐、黑锈的铁器、破开的瓷瓶等,规规矩矩摆在另一旁。
当巡视的不良卫跑去如厕、或是坐在石头上打盹时,这些人便迅速将看中的小物件揣进怀里。或是把大物件埋回泥沙中,再做上标记,以待入夜后、再悄悄过来取走。
市井小民的灵活与机智,有时看来,也不禁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