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让大致体验了一下游戏的方杰突发奇想,提供了几个创作素材,指示沸腾中文的创作团队把末日废土题材类的小说开发出来。
诸如前世的《猎魔手记》、《废土》、《末日蟑螂》、《全球进化》这些小说,都可以搬运过来,然后末日主机游戏也可以改编成小说,比如《逃离塔科夫》、《全境封锁》这类的。
只要把这个题材的小说市场做起来,那么就是一个“末日废土宇宙”,以后改编成单机游戏或者网游,玩家们肯定趋之若鹜。
而且这类题材和武侠题材不一样,全世界所有玩家都能够接受和理解其游戏背景,用来打开国际游戏市场是最佳的选择。
现在沸腾中文的创作团队已经不需要方杰提供细纲创作小说了,填空填了那么多小说,枪手技术早就练出来了,一些能力强的人甚至还自行组建团队,筹建了网文工作室,专门找好的创意进行团队集体创作。
而这些工作室目前承接的活儿,主要就是方杰提供的,随便弄个大纲,把要点交代清楚,人家就可以自行拓展创作了,至于弄出来的小说是否和前世一样,那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喜欢看就行。
截止到2003年6月份,沸腾中文依然没有开启收费模式,今年方杰再次投了3个亿给沸腾中文用以支付作者们的稿费稿酬,而读者们,全都是白嫖党。
由于小说免费,且这一年时间以来,沸腾中文涌现了几十本经典小说,网站用户数量完全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由原先的不到100万,瞬间暴增至1600多万。
也就是说,全国网民里面每10个人,就有一个是在沸腾中文上面看小说的读者。
当然,这也跟网民数量暴增有关,还与沸腾音乐的10秒广告、沸腾游戏、360导航、网管系统的友情推广有关。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沸腾集团旗下这些子公司,几乎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闭环,互相产生了庞大的联动效应。
比如沸腾中文就在《金庸奇侠传》上市之前,同样就主推了同名小说《网游之金庸奇侠传》,给《金庸奇侠传》这款游戏带来的巨大的流量。
反过来《金庸奇侠传》里面和MUD一样,专门设立了一个在线小说系统,链接到了沸腾中文,玩家们跑地图、挂机的时候,就可以顺带看看小说,游戏和小说两不耽误。
关键是游戏里看小说还能练级,增加「读书识字」这项技能的熟练度,这就逼得那些以前不看小说的玩家,也开始看起了小说,毕竟能加快练级效率的技能当然要练起来。
可当他们看了几部小说之后,便欲罢不能,彻底入坑了,哪怕以后游戏没再玩了,也成为了忠实的网文读者。
方杰的野心很大,并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哪怕倒贴钱,也要先把电视用户转化为网络用户,再把网络用户转化为网络玩家、网络读者、网络音乐听众、网络购物消费者,等用户量做起来,蛋糕做大了,再回头收割。
这大半年时间里,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互联网经济其他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全国网民数量突破1.6亿,这使得网络购物已经渐渐从时尚转变为了一种习以为常的购物方式和消费习惯,网文行业蓬勃发展,在线音乐、在线视频成为了网民们的生活日常。
至于网游,那就更不用说了,全国每天同时在线玩家,超过300万。
当然,其中一半都是联众游戏贡献的,棋牌休闲类游戏简直就是个大BUG,其他类型的网游根本没法跟它相提并论。
《金庸奇侠传》的上市,也使得其他热门网游在线玩家数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不过依然坚挺,还是很赚钱。
老牌游戏《传奇》依然是一块金字招牌,这游戏同样是个大BUG,如此泡菜且没什么内涵的游戏,就因为游戏流畅性做的好,始终有大批玩家留守,尤其是开新服的时候,居然还能偶尔出现炸服的情况。
《大话西游II》,几乎就是喜欢Q版游戏的玩家聚集地,其次是大量半职业玩家也维持了游戏的超高人气,在线玩家数量虽然锐减了一半,但也还是有十几万同时在线的数据支撑,活的依然很滋润。
何况这游戏的消费和《金庸奇侠传》很像,游戏运营商真正赚钱的不是点卡,而是里面的游戏道具交易,里面一件装备往往能卖出几张甚至几十上百张点卡。
《奇迹MU》也同样成绩不俗,跟《传奇》比,有点后来居上的意思,毕竟这款游戏的流畅性也做的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