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知惶彻底撕下了“男神”光环,扮演“士兵”的几个年轻人也都是剧组的老朋友,商量好了就毫不客气,牢牢锁住他挣扎的四肢,将他的衣服扯得乱七八糟,摸了发胶的头发更是乱成了鸟窝,拖行到“刑房”后,不用造型师帮忙,整个人已经是狼狈不堪,脸上甚至都被掐出了印子。
仅仅抓人这一条就拍了十遍,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虞芷芃说“可以”后,莫知惶就瘫倒到了地上。若非还能和几个老朋友打嘴炮,大家都以为他累到昏倒了。
后面的死亡戏份,虞芷芃干脆采用了大量特写,减少多人出镜。对于演技好的人来说,单独表演有利于出彩,容错率更高。
莫知惶也回报了传神的表演,在他看向上方的“上司”时,眼神破碎绝望,光明慢慢黯淡下去。从小屏幕上都能够看到那种极为强烈的感染力。
虞芷芃喊停的时候,都听到了一众工作人员呼气的声音,也就是说,大家都被那种情绪带动了,不自觉屏息凝神,连呼吸都忘了。
借着这场“死亡”带来的紧张气氛,第一场群戏在后面一天跟着开拍。
不同于电视剧拍摄大场面,可以四面打光,用好几个机位同时进行拍摄,然后选取需要的镜头剪辑,虽然失去了层次但是整体是统一的。电影的质感决定了灯光只能单向,那么一次也只能拍摄一个角度的镜头。
所以拍摄那些频繁变幻角度,每个人都特写的复杂场景,演员们就要集体把同一个剧情一模一样地重复很多遍,并且每一个换了角度的镜头都不能和其他角度出现误差而导致穿帮。
在人物情绪有准确锚点的情况下,有经验的演员表演出不错的镜头非常正常,甚至影帝和天分不错的新人在爆发的时候,估计都不会存在太大差距。
而同一场戏重复十次二十次更多次,每次都能够做到情绪饱满,并且水平几乎一致,那就绝对是非常厉害的演员了,若非全体都是实力派级别,压根就做不到。
一个餐厅的群戏,全程数分钟而已,每个人的角色都还在被怀疑中,戏份非常平均,全部重要演员在现场熬了三天才完成。很多时候,一个演员台词动作出错,或者是布景打光人员漏了某个地方,所有人还要返工。
看着演员们都被折腾得够呛,虞芷芃也见好就收,后面连着两天接着拍摄几个单人或者双人的转场镜头,算是集体进行“调休”。
很快,整部电影的绝对核心,属于女一号“顾晓梦”和女二号“李宁玉”的双人戏也要开始了。
没有人知道虞芷芃心底的那一点点触及“命运”的激动,“炮灰”能够拉着“女主”和“女配”一同拍电影,那个小编剧应该是想不到这种神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