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仅仅一篇影评文章就挂上了热议榜单,众多争夺新闻的营销账号和其他影评人都会抓紧时间一拥而上,形成某种舆论刷屏。然而,诡异的一幕发生了,那些日常给各路影片唱赞歌,偶尔搞搞所谓客观点评对比的从业人士都沉默了,就连官样通报的文章都没有怎么出现。
更加诡异的是,电影的票房在第一天吸引来众多演员粉丝,得到不错的成绩后,竟然划出了一个缓慢上升的票房数据。
一般情况下,电影票房第二天大概率会比第一天要高一点,第三天开始再慢慢落下去。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抢到首日午夜票,影院也要观察上座率和初步评价来排片,有些想看的人还会观望一下朋友的意见等等。只要不是超级烂片,粉丝们还会尽量多支持两次,这就导致第二天的规律性上涨。
可是《风声》的票房在第二天升起后,第三天竟然继续上升,甚至比之前的增长还多一些,到了第四天接着上升,唯有增速降低。第五天是工作日,年也已经过完,差不多都要上班了,票房狂跌都是正常现象,谁料竟然还能够和第四天持平。到了周末,略微下降的票房再次起飞,不知道跌了多少人下巴。
比较注意自家偶像成绩的粉丝都狂欢了起来,到处宣传,强忍着剧透的冲动,拼命给身边人描述数据的强大,鼓励更多人去看。
唯有业内人士发觉不对,主流的电影言论渠道,竟然还在围绕着快下线的春节档影片说个没完,就是不谈《风声》这个异军突起的新片。
虞芷芃正在磨剧本细节,便又遭到了叶玲珑的追魂夺命call。
不等她发问,那边已经叫唤了起来:“你又创造出新历史了,你知道么?”
虞芷芃挺无语的,会不会跟老板说话?沉浸在创作中的人本来就烦躁,小伙伴还这么咋咋呼呼绕圈子,扣了那么多奖金都不长记性:“《风声》票房我看了,是还可以,但是也不算什么罕见情况,没别的事情我挂了,这里忙着呢。”千夕影业那边动作积极,她总不能刚刚合作就拖稿。
叶玲珑赶紧道:“不是票房,是影评和新闻那边!”
虞芷芃随口回答:“影评怎么了,不是第一天就有了一个热度吗?”以电影宣传力度来说,后续信息应该是纷至杳来,夸和骂来回拉锯,连绵不断到下映为止。她没有什么兴趣看买来的吹捧,后面都没有关注过。
“嘿嘿,”叶玲珑听到对方的反应,又开始拿乔:“你是懒得看新闻,我们这边每天盯着,票房是一直涨,但是影评新闻除了第一篇,再也没有出现过。”
虞芷芃这才反应过来:“这些不都是花钱订的吗?宣传费用应该是够了啊。”
顶级的商业大制作,比如春节档的那种,宣传费经常能够赶上制作费,营销水平可见一斑。《风声》虽然是顶级规格,但是从配置和题材上面,还是能划到文艺类,只是选用了比较知名的演员,制作费用高一点而已。联合制片的大公司们一开始只是想试水投资虞芷芃,看到了成品后对《风声》票房有了信心,宣传费用不说和超级大作比,至少能够吊打那些二流电影,影评和新闻那都是量大管饱的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