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结论的前后关系不一样,所带来的意义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从种种情况来看,两种说法中第二种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如果自己没有使用“一段记忆”,那过上个一两周,具体结论就会出来了。
如果苏漾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在那本书里面记载的内容,就变得非常可怕了。
这名故事里的天骄,直接一开始就知道了晋升元婴的本质,不是功法里的那些晋升法门,而是真正意义上更深层次的东西。
他不是在授人以鱼,而是在授人以渔,直接给那个世界洒下了晋升元婴境的种子。
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他说的那句话的其他部分:“灵力如此,符文如此,堪舆术亦是如此,世间万物莫过如此,以情入道方能刻骨铭心。”
什么叫做“灵力如此,符文如此”?
符文确实是如此,以强烈的情绪灌注到基础符文中,便可让基础符文产生对边,从而变为情感符文。
这不恰恰和这本闲书中主角说的话对应上了?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之所以会灵机一闪,想到将情感灌注到符文之中,本质上就是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
作为一个从网文读者蜕变过来的网文作者,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看过了多少的网文,这些网文内容中绝大多数都已经沉入了记忆的大海,难以寻觅。
但是当他码字的时候,有时候脑里会灵光一闪,蹦出一些奇妙的话语和内容。
其中有很多真的是自己想出来的,但是依旧会有一部分,会被读者在本章说里指出,指出这样的内容他们曾经在某某书中看过。
后来闲来无事,他曾经慕名去看了那些书,然后会惊讶的发现:“这书我看过。”
等到了这个时候,他甚至已经不明白,到底是他看了这书后,本能的记下了这些片段,然后在码字的时候灵光一闪用了出来,还是真的是自己奇思妙想多而用了出来了。
如果是前者,那这本质上就不是你自己的创新了,哪怕你不记得,但这样的内容实质意义上是源于这些片段最开始所在的那本书的作者的。
如果换上套娃的思维,我灵光一闪得到的灵感是别的作者灵光一闪得到的灵感,而我甚至不知道别的作者灵光一闪得到的灵感是不是从另外的作者那里拿到的灵感。
从事实上来说,这样的创意就是最开始发现了这东西的那个人的,我们这些人都是后边的借鉴者。
但是从心理上来说,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他借鉴了那个作者的内容,他甚至可能会在夜深人静的晚上为了某个“借鉴”来的片段沾沾自喜而露出傻笑,他啊,是真的以为这个创意是自己的。
所以在看到这个故事之后,苏漾甚至不知道自己发现情感符文的存在,是不是真的从这本闲书里得到的灵感,而他自己却不自知了。
这算什么?闲书照进现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