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魏卬带着惠施去拜见卫鞅。
正如瑕阳君所断言的那般,卫鞅虽然与魏卬有旧情,但岂会为了昔日情谊让损害秦国的利益,毕竟安邑的位置十分关键,况且又是繁华的大邑,哪怕秦魏两国是暂时休战,卫鞅也不愿将安邑归还。
于是,惠施出言暗示:若卫鞅不肯看在与魏卬的交情上留情,那么他们只能请申不害出面了。
听懂暗示的卫鞅心下暗恨,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秦国的现状,实在不敢让韩国亲自入场。
最终,他答应归还安邑。
安邑的归属决定之后,四方会谈的协定框架就算基本建成了,剩下的只是一些零碎的事宜,比如说换虏。
抛开河西战役不谈,单单在河东战役,秦军前前后后抓到了魏军不少俘虏,共计有个两、三万;而魏军也抓到了秦军不少俘虏,比如说在曲沃之战中毅然断后的秦将王奋及其麾下秦卒。
而少梁这边魏军的俘虏更多,单单合阳一战前后就有两万魏军俘虏,随后还有昌佰军四千魏武卒,以及在汾阴被李郃与秦将王响击破的周杼军数千人。
魏国想要赎回这些俘虏,除了交换俘虏,就要给予额外的补偿。
秦军这边好办,被俘与俘虏的人数基本相当,关键在于少梁,此战少梁仅伤亡弩兵三四千人,基本没人遭魏军所虏,可手中却握着接近三万的魏军俘虏,甚至其中还有四千魏武卒——想要换回这四千魏武卒,魏国显然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十月初七,在四方会谈基本达成协议的次日,公孙衍、魏卬、惠施一同见了李郃,商讨迎回俘虏一事。
唯独庞涓没有掺和,他早在四方会谈的首日,在基本上已经确定河东局势的情况下就已经返回曲沃去了,显然不希望参与此次颜面大损的和谈。
“又见面了,魏相。”
在见到公孙衍时,不止李郃淡淡嘲讽,就连王廙亦是心下暗暗冷笑。
要说谁是少梁最厌恶的魏人,那无疑就是眼前这位魏相,谁让公孙衍当日盛气凌人的威胁少梁呢。
看着面无表情的李郃、王廙等人,公孙衍心下怒极,但此时此刻他也不得不收敛愤怒,放下姿态与少梁和谈。
所幸李郃与王廙也不是那种得志而傲的人,见公孙衍沉着脸一言不发,二人也没有再做嘲讽,明码标价做出了答复:“一名魏卒,二十石粮,魏武卒三倍之。”
听到这话,公孙衍顿时大怒:“李郃,你莫要欺人太甚!”
从旁,瑕阳君的表情也不太友好,皱眉看着李郃,那神色仿佛在说:我魏国已承认皮氏归少梁所有,你少梁也莫要得寸进尺。
见此,李郃没有理会公孙衍,向瑕阳君算了一笔账:“先前我向魏国的俘虏承诺,只要为我少梁耕种五年,便可换取自由自身,二十石粮不过是一名魏卒五年的口粮,若按一名魏卒耕种百亩计算,五年粮产远远不止二十石,瑕阳君,你认为我过分么?”
瑕阳君无言以对,在经过李郃的解释后,他也认为李郃给出的这个价码确实不算过分。
既然认同了‘一名魏卒二十石粮’的价码,那么魏武卒‘三倍之’的价码自然也不算过分,毕竟魏武卒是精锐,理所当然能及得上三名魏卒。
可问题就在于,少梁有差不多两万三千名魏军俘虏,还有四千名魏武卒俘虏,前者需要魏国支付四十六石粮食,而后者需要魏国支付二十四万石,共计七十万石粮食,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