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殿下裴璟稍微提起一点兴趣,看着大将王伏宝,说道:“说说吧!”
无奈,大将王伏宝看了看众人的脸色,又看了看那宋正本充满了希望的眼神。
想了想,他最后还决定还是接着往下说。
只见大将王伏宝继续说道:“古人有言,故官职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不肖者得于不任。言不用而自文以为辩,身不任者而自饰以为高。”
“世主眩其辩、滥其高而尊贵之,是不须视而定明也不待对而定辩也,喑盲者不得矣。”
“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然则虚旧之学不谈,矜诬之行不饰矣。”
大将王伏宝终于一口气把这些话全部说完了。
并且,等他说完之后,便稍微转过头去,不敢再看凌敬的脸色。
他的想法跟宋正本有一些。很相似的地方,今天他在这里帮了宋正本,那就有可能得罪了凌敬。
大将王伏宝说的话,裴璟全部都听懂了。
甚至在场的人肚子里面多少都是有些墨水的,没有哪一个人是听不懂王伏宝话的。
也让大家对他感到有些改观,想不到这厮,多少还是有些墨水的。
王伏宝所说的话,所引用的典故全部出自于法家的《韩非子》。
虽然王伏宝是个武将,但是也是个儒将,对于诸子百家所留下来的典故,也都颇有涉猎。
自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如今,也不过区区几百年不到的时间。
大量诸子百家的典籍,此时还是留了下来的。
其实王伏宝长篇大论下来,讲的倒也很简单。
这其中,王伏宝举了几个例子。
其中第一个例子,他说的就是如果所有人都睡着了,就不知道谁是瞎子;
人如果都不说话,就不知道谁是哑巴。
如果睡醒后让他们看东西,提问题让他们来回答,那么哑巴、瞎子就原形毕露了。
王伏宝通过了这个例子,想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不听一个人言语,没有本领的人就不能发现;
不让他任职,没有德才的人就不能发现。
听别人说话而责求他有相应行动,让他任职而责求他能把事办成,那么没有本领、德才不好的人就原形毕露了。
然后王伏宝又接着说的第二个例子,其实也非常的通俗了。
说的就是要想得到大力士,却光凭自己介绍,普通人和大力士就无法加以区别。
把巨鼎大案交给他们举,是疲弱还是勇健就表现出来了。
所以办事是试验人们才能的巨鼎大案,让他们办事,是愚蠢还是聪明就区别出来了。
通过这些例子,张羡得出的结论就是,没有本领的人从君主不检查自己言论中取利,德才不好的人从君主不任用自己办事中取利。
君主不检查他的言论,他就自吹善辩;君主不任用他办事,他就自命高明。
当代君主迷惑于他的善辩,轻易相信他的高明,从而尊重他们;
这是不等看东西就断定他眼明,不等说话就判定他口才好,这样,哑巴和瞎子就无从得知了。
同时,他也在奉劝秦王殿下裴璟,希望裴璟像明君一样,听取言论一定要责求实用,观察行为一定要责求功效。
这样,虚伪陈腐的学说就没有人再谈了,虚妄自大的行为就掩饰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