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猜测是部将在讨好朝廷,讨好皇帝,隔着毛帅,这样做难免会让他想歪。
另一个想法则是顾虑到东江镇的损失,远途奔进,在京畿地区与建虏厮杀作战,属于客场作战,后勤保障、作战地区,都处于不利的境况。
听到郭大靖这么说,毛文龙神色稍缓,垂下眼帘,继续阅看。
一张看过之后,毛文龙的神色已是如常,再看第二张时,脸上慢慢露出了笑意。
勤王只是个旗号,是东江镇军队进入京畿地区的名义。
而郭大靖制定的计划中,军队并不靠近京师,而是抄袭建虏后路,在遵化、三屯营布防,截击撤退的建虏。
战略目的很明确,不使建虏劫掠到人口和物资安然而返,以渡过大灾荒。
如果可能,或许能重创建虏。毕竟建虏绕道入关应是轻骑,不会携带进攻的器械,就地缴获和打造,既费时又耗力。
而东江军则可以发挥所长,在遵化、三屯营等地倚城而战,或于要道依靠有利地形布防阻击。
最关键的是建虏是孤军深入,时间拖得越长,对他们越不利。没有后勤,没有补给,光靠劫掠的粮草物资,支撑不了太长时间。
何况,内地的明军也不是死人。就算战力差劲,可胜在人多。东江军阻挡住建虏,又能给朝廷调动人马、整顿军队时间。
蚁多啃死象。还就不信了,大明能够调动的军队加起来,还吃不掉几万孤军入境的建虏
“建虏若入京畿,不会逗留太长时间,亦不可能与我军死战,绕道退出边墙是肯定的。”
毛文龙头也没抬,边看文件,边缓缓说道“但建虏想把抢到的人口、物资安然带回,那肯定是不成了。”
郭大靖也知道袭占遵化、三屯营,也不是完全切断了建虏的退路。他们还是能够绕道,从其它长城关口撤离。
但正如毛文龙所说,遵化等地被袭占,且建虏猛攻不破,必将震骇其心理。
为免全军覆没之危,抛弃大量物资,放弃所掠百姓,尽快退出边墙,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其实,这也达到了此次出兵“勤王”的目的。不是去保卫京师,保护皇帝,而是破坏建虏的战略计划,使其难以通过劫掠渡过大灾荒这个难关。
说白了,郭大靖的计划不是急功近利,而是长远所图。建虏不能渡过难关,在与东江镇的相持中,就落了下风。
此消彼涨,建虏若得到人口和物资的补充,东江镇便依然会处于势弱的一方,与其对耗的难度加大,只能继续苦苦支撑。
如果东江镇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与建虏相持对耗都不是什么问题。
可事实恰恰相反,现在东江镇只能凭自己的力量,削弱建虏,慢慢地增长实力,才能最终压倒敌人。
也正因为如此,郭大靖的计划才让毛文龙觉得不错,觉得很好。不是说具体的执行过程,而是战略的出发点,是正确的。
而且,作战计划中还列出了需要多少物资,需要多少船只,出动多少人马,能持续作战多长时间等数据。
尽管这都是估算,但却能看出,郭大靖是花了心思的,不是凭空想象,纸上作业。
“末将觉得,如果隐藏旗号,或者冒充别的军镇,应该会更好。”郭大靖突然又想到了个主意,给自己的计划进行了下完善,“趁建虏骄狂,正可狠狠地重创他们。”
毛文龙笑了,抬起头看着郭大靖,调侃道“怎么,东江镇很令建虏畏惧,会让他们提高警惕,小心行事吗”
郭大靖并不觉得可笑,说道“难道咱们东江镇不是屡挫建虏,令其损失折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