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商船是走惯了这条海路的,不用担心。”转过身,郭大靖对着流泪惜别老爹的藤野英安慰道:“实在是找不到值得信任的人,才麻烦藤野先生走这一遭的。”
藤野英微微侧身,用绢帕擦去了眼泪,略有些哽咽地说道:“没怪你的意思,我爹他愿意出海,多少年了,也想见见外面的世界。”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这是一件大事,关系到广鹿岛的发展,关系到郭某能否再立大功。嗯,现在事情办完,某要率兵登陆,在望海埚建立据点。”
藤野英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跟你去吧!”
“你还是留在岛上。”郭大靖说道:“建虏正在攻打锦州,沿海也早弃守,此行并无风险。”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我派人去鹿岛接李秀等人,你要是觉得方便,在岛上帮我接待安置一下。”
“没什么不方便的。”藤野英很痛快地答应下来,“就怕郭夫人嫌我设计的房屋不够好。”
“她是个老实人,不会挑毛病,也不会欺负人的。”郭大靖瞅了藤野英一眼,说道:“我只怕她被别人欺负。”
藤野英看着郭大靖的眼睛,很无辜地说道:“怎么会呢,堂堂游击将军的夫人,这岛上谁敢欺负她?”
郭大靖抿了下嘴角,有些犹豫。他不怕别人,倒有些担藤野英。若论心眼和唇舌,十个李秀姐也不是这女鬼子的对手。
嗯,李秀姐又不是一个人来,有那些村中的老人跟着,应该没事儿。
郭大靖转念一想,又放下心来,把需要藤野英做的工作仔细交代下去。
……………….
望海埚,明置,属金州卫。即今辽宁大连市东北七十里望海子。
望海埚地处金州腹地,位于金州城东北六里的金顶山上。
这里地势平缓高旷,小黑山屹立其背后,大和尚山雄踞其西南,登临其上,沿海诸岛,尽收眼底,故称望海埚。
望海埚山下是金皮大道(金州至九连城干线),是古时沿海通内地的必由之路,可谓咽喉要塞。
永乐十七年六月,辽东总兵刘江在望海埚歼灭倭寇千余,生擒数百人,并以功封广宁伯(始更名刘荣)。
此战系明朝抗倭首次大捷。以后百余年,倭寇不敢复犯辽东。
金鼓喊杀声已经消逝于历史长河,空留下残堡于金顶山上。而百姓们为了纪念刘江而立的祠,立的碑,已经不见了踪影。
郭大靖立于金顶山上,瞭望着沿海的岛屿,轻拍着残破堡寨的石块,感受着历史的沉重,有些感慨,也很是遗憾。
这里得益于青云河之利,曾经耕田肥沃连片,村落密集富庶,是明代金州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因此,这里也成为倭寇抢劫的“重灾区”。
但现在,建虏叛明,战乱纷繁,这里已是杳无人烟,一片荒芜。
遗憾的是,此地虽好,虽险要,但距离海边还是远了些。若遇强敌围攻,难以迅速撤退回岛。
如果能占据金州,背倚金州卫城,望海埚倒是一处绝佳的前哨阵地。
“大人。”刘奇士转悠了一圈,回来汇报:“此堡虽可重新修筑,但离海数十里,建虏大举来攻时,易被围困。”
郭大靖的官职和地位,让刘奇士终是不好随便称兄道弟。尽管郭大靖不在意,可他还是和郭大靖约定好,人前称官职,人后称兄弟。
“某也有些忧虑。”郭大靖伸手指了指大海的方向,说道:“那是马坨子岛吧,在那里设据点如何?”
刘奇士举目张望,估算着距离,说道:“我看可以。海边的那个小堡寨再放上哨兵,可以互相呼应。”
辽东总兵刘江“用石垒堡筑城,置烟墩瞭望”时,望海埚为一方中心台,下隶十八处墩、架。刘奇士所说的,便是其中的一处墩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