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马青还制造和改进了弓弩。将大齐朝朝廷配置的制式弓弩,在原有力矩不变的情况下,威力和射程提高了将近三分之一。并且尝试着各部件都采用流水线制造模式,每一个部件都能简单的互相替换,这样在战场上遇到了弓弩损坏的情况,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进行修理。甚至可以用几把坏掉的弓弩重新拼凑出一只完好的,这对于后勤保障而言,当然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
同时这也是从手工工坊,走向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对于马青的铁匠坊,萧文明的支持力度是不遗余力的。
因为这一处工坊短期来看,能够满足萧家军装备的需求;而从长期来看,它承载的是一种金属加工业的雏形——将来军事上制造火气靠的是它;工业上制造工具靠的是它;经济上制造生产机械靠的也是他。
属于是最基础的工业门类,是必须大力扶持的。
至于其他工业门类,除了纺织业以外,萧文明打算采取合营的模式引入临海屯。
比如说可以从临海县里印书坊的郑老板合作,合资成立一个造纸厂兼印刷厂。
萧文明现在的钱比郑老板要多得多,就由萧文明出钱占股份的大头,并派人进场参与管理,而实际事务则交由郑老板来打理。
这样,萧文明既可以省下经营那么多工厂、工坊所耗费的精力,同时也可以保证自己对产业的掌控能力。
而对于萧文明视之为核心产业的纺织业,萧文明则是想要进行直接管控的。
因为根据后世的经验,全世界的工业强国,其纺织业都是极其发达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无法跳过纺织业发展这一个步骤。
比如说第一代世界工厂的英国,就是从发展毛纺织业开始的,用圈地运动来赚取了第一桶资本积累,随后又发展棉纺织业,在全世界的殖民地推广棉花种植,为本土的纺织企业提供原料。
第二代世界工厂的美国,发展的则是化纤纺织产业,通过科技进步,从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化学纤维,一口鲸吞了很大一块传统纺织业的蛋糕和份额,并且在掌握化纤产业专利的前提下,逐步去工业化,依旧通过金融和科技手段攫取大量利润。
穷逼世界工厂的日本,则是从丝绸纺织业入手,逐步跨进到化纤纺织业,只可惜他面对的对手都太强大了——又是中国又是美国——自身国力和资源又有限,就只能在一两个细分明类里占据一席之地而已。
而第三代世界工厂的中国,则是各个纺织业全都推进发展,到鼎盛之时,一两个纺织业集中的城市就能占据全世界某一细分品类产量的五成以上——一旦这个城市哆嗦一下、打个摆子,全世界都要跟着感冒!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因为纺织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相辅相成产业,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活法,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方式,就能发展起纺织业来,并且十分容易进行技术迭代,通过纺织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
而一个更加关键的作用是——人人都要穿
(本章未完,请翻页)
衣吃饭,纺织业制造出来的布匹,几乎是每一个人的刚性需求,只要价格合适、质量合适就不愁销量。
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可以长期保存,不用害怕销路一时受阻,造成严重的损失。
同时,纺织业的发展也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蓄水池。
以上种种,就是萧文明计划大规模发展纺织业的原因,他也做了长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