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所在。
调雍州府军北伐,而今留居鲜州,还要再从这里大量迁民过去,就是因为更信任这份根基,也不想它被侵蚀太过。
这么做,一定意义上,现在看也算伤了根基。
人口迁离,府军兵力薄弱,都会让百姓有些不安。
只不过这份不安,还是潜在的,只要大璟持续安稳,迁走的人,会将鲜州变为第二个雍南,新地无忧、边境无忧。
而雍南之地,会解决人口增多、土地不足的现状,再度焕发新的生机,不至转衰,出现更多的问题。
可一旦雍南陷入兵乱,这份不安就会爆发出来,百姓们会怨声载道,北伐缑山是成功了,可他们却没人守护了。
原本守护他们的人,他们的子弟亲朋,在鲜州戍边,在为大璟更加繁盛戮力,而他们却要被兵乱殃及,流离失所,甚至死伤无数,家破人亡。
至于另一种可能,余肃再装的一副凄惨样,来隆彰帝这里再哭嚎认罪一番,把人手都撤回去。
虽然这些人,他们还能铲除,可余肃大概率不会死。
隆彰帝并不柔善,也不可欺,甚至可以说也是强横冷硬的君王。
可他也有弱点,他对真正觉得亲近的人,有极大的容忍。
对余肃如此,对林佑芝如此,对他夏侯灼也是如此,这个他们再了解不过。
余肃丢官罢爵,几乎必然。贬为官奴、流放千里,也很可能。
可余肃真那样做了,绝对不会死!
雍南、雍北,甚至豫州,是大璟的根基,其实也是余家的根基。
余家是势弱了一些年,可余家也不是在今朝才强盛起来的。
余家也是当年割据一方的皇族,只是后继无人,几近灭国亡族时,禅位给了大璟太祖,破而后立,成为了大璟的一部分而已。
即便如此,也可以说,大璟建国之初,虽然离不开太祖的能力和众将的善战、各世家的支持,却也离不开余家的支持,前朝留下的积累,也是大璟征战四方统一中原的重要倚仗。
以余家的底蕴、余肃的能耐,再招揽训练一批私军,说不上轻而易举,也绝不会太难。
被一条毒蛇蛰伏冷视,可不是什么好事!
是以绝对不能给余肃任何时间,让他察觉到端倪。
太子和晟王回京,是余肃认为的绝佳时机,也是夏侯灼认为的。
没人会想到,郁郁归京的太子,有胆量有实力去造反夺位,这就是机会。
当然,成功的可能性,也并不算高,但全无防备的情况下,绝对也不低。
宫城有多少兵力?
听着不少,骁果禁军都十万呢。
可真常在宫中轮守的,也就两千,加上各卫在宫中的,也不足万人,且分散各处。
真被诱开了宫门,快速成事,并非不可能。
足足万人的兵力,直取隆彰帝所在,希望还是很大的。
那时这万人,面对的可不是对等的人数,而是一两千,甚至更少。
等其他兵力赶来,真不一定来的及。
至于随后维稳,不还有太子么,弑君登基,又不是没有过。
阻碍肯定有,但那又如何,大璟不乱,余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