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姐见张青峰静立思索,笑道:“莫非张公子不愿为我等引路?”张青峰躬身道:“失礼,愿为两位京都贵客效劳。”
丹阳道长笑道:“青峰,你也坐下陪两位贵客饮茶聊天。两位贵客都是林掌门门徒,我自少年时便与林掌门为挚友,都不是外人。说起来,我认识林掌门还是因为一个震古烁今的大人物,那实在是一段奇妙的时光。”
赵小姐好奇道:“道长是怎么和家师认识的?这个大人物是谁?”三人一起望向丹阳道长,充满了好奇。丹阳道长道:“此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曾是我北宋当之无愧的士林领袖,你们猜一猜他是谁?”
赵小姐道:“我大宋朝文人才子辈出,士林领袖也有好几位,道长说的是哪一位?”张如晦忽道:“想来道长说的是东坡先生了!”丹阳道长赞道:“张大人说得没错,你是如何猜出来的?”
张如晦笑道:“我曾听家师说,他少年时代做过东坡先生的书僮,而东坡先生与道长同为蜀人,故我推断道长所言之人为东坡先生。”
赵小姐吃惊道:“师父做过东坡先生的书僮,我怎么不知道。道长怎么和他们两人结交的,快讲这段奇闻轶事来听听。”张青峰心中亦是急于听闻。
丹阳道长面色之上露出一片神往之色,道:“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三十五年前年冬日的一个夜晚,天气很寒冷。那晚,我修完道课就躲进了被窝睡觉,不料被师父不由分说地将我叫起来连夜赶往眉州。”
赵小姐道:“你们是要去苏家?”丹阳道长点点头道:“不错,我们是连夜赶往东坡先生眉州纱縠行的老宅。当我们赶到时,已有好几位连夜赶来的东坡先生的挚友在场,有的是和尚、有的是道士、有的是书生、有的是画者……而林掌门当时就是东坡先生身边的书童。”
赵小姐吃惊道:“听说东坡先生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他学识真有那么好吗?你觉得他是怎么样一个人?”
丹阳道长赞叹道:“他们一群人无所不谈,谈到高兴处,还挥毫泼墨。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像东坡先生这样的杰出人物,不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口若悬河,辩才了得。”
丹阳道长喝了口茶,又道:“我和师父在东坡先生家中住了三天时间,看到他有时和道士谈道,有时和和尚论佛,有时和画者作画、有时和诗人对诗……令我更为吃惊的是他还精通厨艺茶道,甚至有一餐还亲自下厨给我们做了十几道菜,每道菜都闪着光泽,飘着异香,让人回味无穷!”
旁边三人皆出神地听着丹阳道长讲述,悠然神往当日的欢洽聚会。
张青峰半晌道:“掌门,东坡先生的书法闻名天下,你可曾亲眼见他挥毫泼墨?”
丹阳道长笑道:“那是自然见过,可惜我不谙书道,不识得其中绝妙处。我记得那时石室先生画了一幅翠竹图请东坡先生为之题诗,众人纷纷赞叹,都说那是诗书画三绝之作!”
赵小姐道:“家师那时有何言行?道长可否讲来听听?”
丹阳道长赞叹道:“林掌门那时不过十二三岁,大多时候都静立在东坡先生身边倒茶添水,眼中目光闪动,一副思索之状。当时诸人唯我与林掌门走得近些,故我们常常言谈几句。”
说完,丹阳道长思索了片刻,笑道:“有次东坡先生喝醉了,转头问林掌门道:‘你有何志向?’林掌门笑而答曰:‘生封侯,死立庙,未为贵也。封侯虚名,庙食不离下鬼。愿作神仙,予之志也。’大家听了,都暗中惊叹,都言此子必成大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