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第一年规划,因此果园并不大,陈旭跟着负责果园的一个管事把这片山坡挨着查看了一遍,发现嫁接过的小树苗的确成活率不是太高,但陈旭对于一群农学院的学生的态度都很满意,许多果树的树苗都经过剪枝,不再像以前的果树那样随意的生长。
植物的繁育和培养之中,扦插、嫁接和剪枝都是最常见的手段。
许多优良的果木为了不改变母株的性状,扦插是最好的繁殖手段,扦插出来的果树和母体几乎一模一样,相当于最简单的克隆技术,这样结出来的果实不会有退化的痕迹,其中最常见最明显的就是葡萄。
当然,优良的葡萄眼下还在西域并没有引种回来,中原地区只有山葡萄,产量低不说,而且成熟的时间也是乱七八糟,不属于优质水果,只能用来酿酒和酿醋。
而嫁接并不是为了保证水果的本来面目,而是为了改良,算是一种杂交技术,将一些同科的植物进行枝条嫁接,可以获得一些改良的新品种瓜果,比如增加甜味,增大体积,增强口感等等。
至于剪枝、打顶和疏花的目的就是增大产量。
陈旭记得小时候跟着老爹老妈给油菜花打过顶,就是在春季油菜开花之前把最顶端的主花摘掉,这样就会长出更多的枝丫。
然后还见过老妈用扦插的方式种植红薯。
这些农村虽然常见,但陈旭也并不特别熟悉,动手能力并不强,你让他嫁接一棵树估计十有**是会挂掉,但不妨碍他知道这些原理和方法。
因此在农学院筹建完毕之后,陈旭便抽空专门去讲过几节课,内容很简单但很全面,就是提出各种扦插、嫁接、修枝、杂交等提高植物产量的培育方法,甚至还特别提到了小麦和水稻的杂交培育问题。
大秦眼下百姓的主要口粮是麦、粟、菽、黍、稻,合称五谷。
麦就是小麦,这种作物主要种植在中原地区,旱田种植,一般是冬种夏收。
粟就是小米,也种植在中原地区,但对水有要求,属于半水半旱的作物。
菽就是黄豆,和小麦一样旱田种植,但是春种秋收。
黍主要种植在北方,就是高粱米,比较难吃,但胜在长的高生命力强,荒地上都能长出来,因此是北方人的主粮。
稻就是水稻了,主要种植在长江流域。
中国虽然是农业古国,农业种植已经发展了一两千年,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工具,种田的模式非常原始落后,基本上就是刀耕火种,冬天放一把火把植物野草都烧掉,春天就在田地里面挖坑播种,不耕地也不翻地,也不专门积肥施肥,最多除除草浇浇水,这种简单的种植方式下产量极低。
中原地区的农业最为发达,但一亩地的产量不会超过两石,南方的水稻产量更低,都只有一石左右。
因此在农学院的教课当中,陈旭特别提到了小麦和水稻这两种主粮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