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之后,“三块三,叫小番”这个故事,就伴随着谭富英先生一辈子了!
但是,林桐在师父谭圆寿家里学戏的时候,学到《坐宫》这一段的时候,忽然提起了这个事儿。
没想到,谭圆寿先生只是呵呵一笑,说道,“这呀,其实就是一些当初嫉妒我父亲的人编出来的故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流传到了现在,真的是无稽之谈啊!”
林桐也是一脸好奇的问道,“那师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给我说说呗,回头,我也给师爷辟个谣!”
谭圆寿哈哈大笑,一旁的谭笑曾也是笑着说道,“祖父的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有人会提起,但是我们家还从来没有出去说辟谣什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林桐不由的严肃的说道,“师兄,我觉得这件事可大可小,虽然说咱们谭派心知肚明,但是这件事能够流传到如今,还有这样的生命力,这就说明了是有心人在不断地传播,毕竟咱们谭派那可是树大招风啊!”
谭圆寿微微一笑,说道,“还是你小子的心思够多,行吧,既然你想听,那我就说给你听,反正啊,真的假不了,假的呀,他也当不了真!”
林桐赶紧做出了洗耳恭听状,要听一听这谭派的一桩公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必须要从我父亲的师承说起了。”
“虽然我谭门七代,但是你也知道,从我父亲谭富英先生开始,我们的唱法就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跟我的曾祖谭鑫培先生的唱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父亲才被成为新谭派的创始人。”
“《四郎探母》这出戏,最早的时候可是没有的,这是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先生根据《昭代箫韶》改编成了8本连台本戏《雁门关》,并亲饰萧太后,名动一时,在那卷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中,就有他老人家的萧太后。”
“而作为京剧前三鼎甲的张二奎先生从其中摘取了部分情节,编演了一出以老生为主的戏《四郎探母》,张二奎亲自饰演杨四郎。而谭富英先生的父亲,谭小培先生,就是张二奎先生的徒弟许荫棠的徒弟。”
林桐点了点头,他对这个典故还真是不清楚。
他一直以为这出戏就是京剧一直都有的剧目,没想到是当初梅巧玲先生改编出来的。
这就是长见识!
其实在很多的艺术传承里,最让徒弟长本事的往往不是师父在教课的时候,而是就在这家长里短的聊天中,只要你有心,你就能得到很多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东西。
这些东西,虽然在舞台上没法表现出来,但是它可以对你进行潜移默化的提升,对京剧的掌故知道的越多,你就会离京剧更进一步。
谭圆寿看到林桐感兴趣的表情,也是心中一阵满意。
老先生们其实都喜欢讲古,喜欢看后辈那种无知的表情,和知道了这件故事之后的那种恍然大悟,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开心。
过去,谭圆寿在给自己的孙子谭政岩讲古的时候,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孙子的心不在焉,这就让他不想在讲下去了。
看到听得津津有味的林桐,谭圆寿先生的谈兴大起,将这个掌故中最核心,也是最颠覆戏迷三观的点讲了出来。
“最早的《四郎探母》跟现在的版本有非常大的出入,而且最早的版本里,可是没有——嘎调的!”
谭圆寿先生看着林桐吃惊的样子,心中一阵欣慰,就是这个表情。
当初自己的父亲谭富英先生在回答自己的心中疑问的时候,才说出了这个掌故,当初自己的表情,应该也是这样吧!
这对于现在的戏迷来说,是绝对足够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