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军城间的四大府长期被镇北军掌控,知府等官员都来自军方。楚家出力也只能撬动几个县,推广使用育田导轨至此停滞不前。
昭世杰的态度,敢无视的人不多。
五大军城间的四个大府广平府、建安、固始府、兴平府共有人口五千余万,由于军方的胡乱管理以及沉重的赋税,民生越来越艰难了。
楚家于是大力在凤郡之外的各郡推广育田导轨,宋郡和徽郡效果最好,当年粮食即增产三成,次年增产四成。巴郡和三山郡因为多山地,推广效果稍差,但是也达到了粮食增产两成的效果。
整个楚国的粮食储备在五年之内翻了一番,民间呈现出物阜民丰的盛世景象,文王十分高兴,将陈少华和楚家的功劳上奏给楚平帝。
楚平帝龙颜大悦之下给予两家极为丰厚的封赏。楚平原任职户部侍郎的三爷爷楚中行被封侯,大爷爷被封为靖安伯,楚平原的亲爷爷也被封为固安伯。
文王在考察了楚中行的能力、品行之后,举荐其升任为户部尚书。楚家在都城应天的势力迅速增强。
陈少华被封为开国侯,平安县侯。这是极为罕见的情况,楚国建国以来,还从来没有不凭军功就能授封开国侯的先例,顿时举国皆惊。
这里面有三个不为人知,也不能公开的原因。镇北军目前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种种乱象让文王等皇室人员十分忧虑,故而需要培植势力予以制衡,因为迅速壮大的实力,以及凤郡平安县的地理位置,陈少华是最合适的人选。
陈少华贡献的铭文手卷、育田导轨、自走铭文弓弩,极大地壮大了楚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功劳显著,不小于开疆拓土的军功。
最重要的原因,以陈少华和文王之间的关系,可以算是半个皇家人,值得皇家信任。
作为开国侯最为重要的待遇,昌平府被划为陈少华的治所。合府官员及整个昌平府的城卫军皆为其掌控,所有官员的任命其一言可决,只需事后向吏部报备。
陈子陵作为陈少华的长子,也被封了一个伯爵的勋阶,这倒是顺理成章之事,只是封号有些怪异。封号渡月伯,封地为渡月湖,封地里并无户籍人口。陈子陵可以自行招募下属,但一应花费都需自行承担。故而,对他招募下属并无数量方面的限制。
与封赏一起下达的是,皇家中央军团十万具“自走铭文弓弩”的订单。每具“自走铭文弓弩”的价格为成本价五十青元气石,整个订单总额五百万青元气石。
铭文自走弓弩的主要材料光耀晶石和铜木树,只有凤尾商会能够采集到,所以皇家并没有自行生产,而是向凤尾商会下达了订单。
不久,楚平原的爷爷楚中元携楚怀文、楚平原拜访了平安县侯陈少华。
楚家和陈少华合作,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收获极大。楚家希望能够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