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陈子陵的身份后,挥手放行。
进入太学,入门处是一座方圆数百亩的巨大广场,广场以青石铺成,四周种植着常绿乔木。看起来干净平整。广场上停放着数十架马车。
广场上有三股山道,通往山顶。
山腰和山顶都建有广场,山腰处的广场围山而建,有山路连接六所分院。
山顶处的广场周围,建有数百栋小院,乃是执教博士们的住所。
陈子陵一路行去,见各处建筑造型古朴而典雅,山上各处布置独具匠心,小树、修竹、花草、凉亭、楼阁,尽皆布置得清新脱俗,而又能与自然完美融合。
行走其间,乐而忘忧。陈子陵心中感叹:“好地方啊,能在此求学,人生之幸事。”
来到山腰广场,沿着右边第一条山道向前行去,不多远,见路边立有丈许高的牌子,上书“铭文学院”四个大字。
再向前行没多久,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建筑就出现在眼前。那是铭文学院的课室,足有上百间,每间课室放置有六十张“铭文操作台”,可以容纳六千名学生同时上课。
据陈子陵了解,考进太学铭文学院的学生都是年轻的铭文师。
升级为铭文大师,即可毕业,也可留院教学和做铭文方面的深入研究。
陈子陵驻足于一间课室前,静静听着课室里面老师的授课。不久露出会心一笑,有所得。
长期以来,陈子陵的铭文偏重于实用,依靠自己摸索,理论方面极为欠缺,这方面的局限性已经显现出来。入太学学习铭文一直在他的考虑之中,今天过来的目的就是想当场感受一下,有助于自己做出决定。
接着又看了看铭文学院的研究室、小工坊、学生生活区,陈子陵心中主意已定。
离开铭文学院之后,陈子陵来到山腰广场,顺着左边的山道,往玄武湖方向的侧门行去。紫衣老者焦和仁此时应该在侧门的门房。
选一处隐蔽角落,陈子陵看着坐在门房里喝茶的焦和仁,静静地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焦和仁神态悠闲,不时端起茶杯,随意品茶,有时会和进出的学生打声招呼,举止中,时常带着一些军人的姿态,并无反常之处。
陈子陵笑着走上前去,对着焦和仁拱手施礼,说道:“老丈好悠闲啊,令人羡慕。”
焦和仁看向陈子陵,淡淡说道:“军中老卒,蜗居此地,安度余生,不敢得小哥羡慕。”
“我来此是受小威所托,特来拜谢老丈,感谢老丈这段时间对小威的教导。小威今后将随我习武,不敢再劳烦老丈。”陈子陵盯着焦和仁说道。
“如此甚好。我教小威习武,不过是一时兴起,近来颇感惭愧,水平浅薄,不敢误人子弟。”焦和仁面容平淡,无丝毫不忿。
“那就不打扰老丈了。我斗胆送老丈一句话:道不同,也可殊途同归。”陈子陵语含深意。
焦和仁对陈子陵话语中的含义,似无所觉,平静地点点头说道:“小哥一路走好。”
陈子陵飘然而去。心中不安的感觉更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