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来的路上,丁鹏在路边店子里,买了一些童装,以及大人穿的衣服,给他们换洗。
被褥什么的,也给他们买齐全了。
此时,整个丁府并不大,里面不过只有一个主卧,三个厢房,其中,丁鹏住在主卧,小怜住了一间,如果让她和妹妹们挤一挤,人员还是安排的过来的。
晚上,丁鹏置办了一大桌子,丰收的晚膳,这些,是他在北平最著名的饭店里订的,直接送货上门,简单方便。
看着这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里面的每一个菜品都极致无比,色香味俱全,都是他们没有吃过的,小怜的家人看的直流口水。
除了他们之外,丁鹏把冷清秋一家也请了过来,众人算是小聚了一下。
当冷清秋一家从小怜的口中,听说了她的家人的遭遇之后,都非常同情,同时,对于丁鹏见义勇为的举动,高度赞扬。
尤其是冷夫人,一直夸赞丁鹏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智勇双全的大好男儿。
冷清秋也对丁鹏另眼相看,佩服不已,觉得这件事情,他做的很对。
众人开开心心吃了一顿丰盛而又热闹的晚宴之后,便各自回家了。
丁鹏让小怜的家人收拾了一下,也让小怜安排他们休息了。
而丁鹏自己,则回到了书房,开始写他的小说。
他的《老人与海》,早在数天前,便已经写完了,而且,他已经发表在了国外最著名的文学杂志上,正在等待着反应如何。
而国文版本,他也早就已经安排人印刷,准备过几日,便在各个图书店上架。
此时,他开始写的,是另一部小说,《雷雨》。
只要是上过学的,应该没有人不知道《雷雨》这本小说,在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中,也提到过它。
足见它的名气,有多大了。
《雷雨》这本小说,是曹禺在1929年构思酝酿,然后在1933年创作完成的。
此时不过才1920年,自然,这本小说不可能面世,他可以大胆抄袭。
《雷雨》这本小说,虽然是用话剧的形式写出来的,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其带来的文学价值。
这本书一经发表,便立即一炮而红,震动整个文坛,成为了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位列民国时期,十大名著的第九位,而第十位,正好是他早前已经写过的,《啼笑因缘》。
这两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雅俗共赏,非常适合搬上大银幕。
在知识分子,和民间,都享有庞大的读者群。
一些贫下中农,或许因为没有文化,看不了这本书,但是,他们却可以听说书人,把里面的故事讲出来。
这两本书的评书,可是备受广大老百姓的欢迎的,甚至到了万人空巷,众人争相议论的程度,红极一时。
同时,《雷雨》还被改编为沪剧、黄梅戏、京剧、评弹、芭蕾舞、现代舞、音乐剧和歌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还是被翻译成各国语言文字最多的中国话剧。
足见它的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