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海结合着PPT,开始讲述起来,“根据果核科技公司‘构建自主可控的万物互联智能世界’的企业愿景和公司使命,
锦城硬件研发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分成三大任务课题进行研究。
第一,就是基于公司目前主营业务电脑主机,做板卡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我们知道一块主板主要是由CPU插座、内存插槽、板卡拓展槽、主板芯片组、基于CMOS存储器的BIOS系统、时钟发生器、I/O接口、IDE接口、电源模块等九大部件构成。
目前的现状是,这9大模块中,国家只掌握了电源模块的核心技术,除主板芯片组、CMOS外,其余模块国家能造,但不具备技术的先进性。
我们首要的攻克目标便是CMOS,在这上面锦城电科大做了一些技术储备。
……
第二,基于新兴消费电子类核心组件的仿造,伺机进行部分组件的国产化替代。
这方面我们目前的科研任务,就是基于锦城电科大在CMOS全硅光电集成上的全球领先研究地位,力争抢占MircoLED市场主导权,从而使国家实现对LCD、OLED的弯道超车。
……
第三,展开基于国产自研芯片进行自主核心架构的前瞻性研究与交互式兼容研究。
这方面,我们需要联合华科院计算所的力量,依次从2进制翻译拓展、向量拓展、高级向量拓展、虚拟拓展进行攻坚,构架属于我们华国自己的基础指令集。
……”
随着吴青海的讲述,毕业生们逐渐明白了未来要做什么。
不过随之而来的便是质疑,“吴院士,前面两个大点我们都好理解,第三点是不是太过乐观了?
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国产芯片的问世,就更谈不上自主核心架构的研究了。”
问话的人,问题很尖锐,如果不是看在吴青海华国工程院院士的身份上,估计言语会更不客气,说不定还会破口大骂。
华国人,造芯片?
这事听着就不靠谱。
吴青海面对这种问题,也只能微微一笑,“这位同学的质疑非常的好,不过有件事现在也不是秘密了,可以公布给大家。
2001年8月19日,也就是我们华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先生从事计算机事业50周年的纪念日。
华科院计算所的狗剩一号设计与验证系统成功启动linux操作系统,正在进行华国科学院组织的鉴定。
目前的消息是已经获得鉴证通过,将在10月10日双十节那天对外宣布。”
这个消息让食堂里的众人欢欣不已,不过很快又有人提出了疑问,“吴院士,这狗剩一号的性能怎么样?相当于国际什么水平。”
吴青海叹了一口气,“根据目前的数据,狗剩一号只装有600多万个晶体管,最高可执行200多条指令。其性能只相当于因特尔公司于1989年发布的80486芯片。”
吴青海的话如同一盆冷水一般,浇灭了食堂里众人的热情。
落后了整整12年啊。
12年,按照摩尔定律,多少代了?
这还怎么玩?
吴楚之站了出来,拍了拍手,吸引住了大伙的注意力,“狗剩一号的性能怎么样,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而是‘有了’和‘没有’的区别,这是天大的差距。只有‘有了’,才能问技术怎么样,‘有了’就代表有整套完整的设备技术及理论,即便落后,也不怕后续升级研发。
也只有狗剩一号的‘有了’,我们做的第三点,才会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