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天下之亭,结构俱皆相仿,荀贞目之所视,见那亭舍外华表高立,四面黄泥与砖砌的院墙,又见一果树的枝叶探出墙外,不觉想起了昔年他在繁阳亭时的情景,临时起意,叫队伍停下,下了坐车,没带几人,只带了邯郸荣、戏志才、荀彧和典韦及几个卫士进到了亭舍中。
次室亭的亭长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在亭舍里招待荀贞。
召那亭长近前,荀贞问道:“近月来,亭中可有盗贼?流民多否?”
天本就热,次室亭的亭长又紧张,汗流浃背,弓着腰,不敢抬头,答道:“回禀将军,较与去年比,近月来的贼、贼不多,流民有,也不多。”因为过度紧张,声音都发着颤儿。
“乡里中可有谣言?”
这个“谣言”指的是民间流传的评议时政的歌谣、谚语。
汉世重民间谣言,常会察听民谣,民谣之褒贬是判断地方长吏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是某官在民间的谣言不好,当其被弹劾时,民谣乃至会成为证据之一。荀贞昔在颍川,因理政为民,得到过不少民间赞颂的谣言,对他名声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乡中当然有谣言,有与荀贞相关的,有与邯郸荣、兰陵县的长吏相关的,有好的,有贬的,次室亭的亭长不敢说贬的,拣好的说,答道:“将军令乡里,诞婴儿者免赋役,百姓称颂,为将军歌,本亭於前几天有一家诞婴,言‘荀父所长’,以将军之姓为婴名,名为荀女。”
婴指女童,儿指男童,因是个女童,故而名之为“女”。
荀贞笑顾荀彧,说道:“不使贾伟节专美於前,此亦弟之功也。”
禁杀婴儿,免诞婴儿之家的赋役,是荀贞和荀彧共同定下的州策。
贾彪补新息长,令县中,杀婴儿与杀人同罪,数年间,人养子者千数,生男名为“贾子”,生女名为“贾女”。贾彪兄弟三人,号称三虎,荀爽兄弟八人,号称八龙,荀爽与贾彪早年齐名郡中,而两人不相能,荀贞对荀彧说的“不使贾伟节专美於前”,意即出自此处。
岑晊因不理朝廷大赦,杀掉了桓帝美人外亲张某,并诛其宗族宾客二百余人之故,牵累到了他的长吏成缙,致使成缙死在狱中,随后,岑晊逃亡,亲友多隐匿他,只有贾彪闭门不纳,说他是“要君致衅,自遗其咎”,恨不能“奋戈相待”。贾彪对待岑晊的态度很合荀贞的心意,
对如岑晊这类徒有声望,实无担当,为一己之名,不顾旁人的“清流之徒”,荀贞厌恶至极。
荀彧知荀贞其实是颇佩服贾彪的,明白他这是笑言,因便也笑道:“‘贾氏三虎,伟节最怒’。兄与弟间,兄德为高。”
荀贞哈哈大笑。
多活一个婴儿,就多救一条鲜活的生命,待十五年、二十年后,婴儿长大成人,也能为日后的重整山河多增一分元气,於国、於州皆有利,看到自己的善政出现了成效,荀贞心情不错。
他问亭长:“还有别的谣言么?”
亭长答道:“将军部曲军纪严明,从不扰民,百姓亦为之歌。”
兰陵附近有驻军,本是刘邓部,刘邓从荀谌南下九江后,荀贞令赵云调了别部入屯此地。对部曲的军纪,荀贞是很有信心的,从起兵日起,荀贞就一直严抓军纪,主掌军法的夏侯兰、现於幕府监别部司马以上者的时尚,两人深明荀贞心意,可谓左膀右臂,在军法的执行上半点不容情,无论贵重与否,只要触法,必惩不贷,别的不说,只於今军中的诸校尉们,就有好几个曾受过夏侯兰的军法惩处,亲贵如辛瑷,也被时尚处以过罚金的判罚。
法之所及,虽贵重不能免,执法如此严格,军纪当然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