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信心十足地告诉你们,若论战争潜力,哪怕是整个中原归于一人之手,与我军相争,最后的赢家也是我们!”
“现在的困境,其实倒是怪我们扩展过速了。”
项阳摸着下巴一个一个地点:“看,在全取关中之前,我们就分兵,顺利拿下河东与并州,打败岳虎军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进攻荆州和扬州。”
“这可是在两年之内发生的事情呀,你们回忆一下史书所载,可曾有我军这等表现的?”
众将听得纷纷点头。
在过去,他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不过那时军中将领全都是乐观的气氛,都觉得是陛下鸿福所至,大军战无不胜,才有这等战绩。
可是现在看来,这不全是好事啊。
当然了,他们也不会故意放慢速度。
大凉军当初在关中的战事顺利,也是得到了河东的大力支持的。
并州虽然短时间内拖了后腿,不过河东的盐铁直接给大凉军带来了巨额的财赋,也使得他们的商队策略大成功,各地的商人都要卖他们的面子。
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不扩军的情况下,应对多个方向上的麻烦。
骑军受挫还不是关键,大凉军在骑军方面底子还算厚,而且岳道淳与乔素贞的一战并没有形成歼灭战,岳道淳及时带着主力撤了回来。
可是,经此一战之后,两军士气转换,大凉军很难再通过一支骑兵就震慑住徐州军了。
即使很多人心中不忿,也不得不承认,乔素贞亲领的骑兵,确实拥有与他们正面较量的资格。
岳道淳惭愧地道:“都怪末将作战不力,若无此败,我军在北方不至于这么被动。”
项阳摆手道:“你以前少有单独领军,经验较少,而乔素贞年纪不大,早就成为冀州军的有名大将,立功无数,失败也不值得丧气。”
“其实此战我也有失误。本来我以为冀州军受到各路中原军的夹攻,自顾不暇,不应该有余力支援徐州,若只是对付徐州的骑兵,你们断不至于遭受此败。”
“之后我们不能助涨敌军气焰,不能让他们的骑兵出现在广陵境内!”
项阳的语气转为肃然。
“秋娴,你亲自领军,带齐广陵所有骑兵北上,一定要把战绩控制在下邳境内。”
易秋娴连忙道:“得令!”
“我们在北方可以活动的,只有骑兵,而敌骑随时可能得到步军支援,你们的任务很重。之后我军重心会先转至南方。”
“南方?”
了解项阳的易秋娴楚清清等人感觉头皮有些发麻。
陛下当初攻克建邺之后,亲自制定了移师北上的计划,在一个多月之后却要改变自己亲定的策略,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这意味着南方的巴兰国军队给陛下的心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可能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