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刚性传导解决“力量损耗”,水平送髋技术破解“步长与步频矛盾”,神经肌肉协同维持“动作稳定”,三者叠加。
再结合他快肌纤维占比高、跟腱弹性好的生理优势,最终成就了超越“人类极速”的震撼场面。
这并非单纯的“爆发”,而是“技术设计适配生理极限”的必然结果。
到了这个时候,米尔斯才彻底相信。
未来的运动是属于科技,属于科学,属于科技加科学的运动。
以往那种一个天才教练带着运动员就能够无限突破的时代。
在他这里。
就已经是最后的光辉。
如果博尔特没有遭遇到苏神。
那也许这个神话故事还能持续更长时间。
只是可惜,苏神是一个活了两辈子的人。
那么这个神话就已经是提前走到了尽头。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快肌纤维在此时炸开到极致,肌腹收缩的频率突破80次/秒的阈值,小腿肌肉的颤动快得肉眼无法分辨。
脚掌与跑道的接触时间缩短。
像“点地即飞”。
每一次蹬伸都像在给速度“加码上膛”。
看台上的教练团队攥紧了计时器,屏幕上的瞬时速度跳到45.2、45.5,还在往上冲——
博尔特的手臂摆动幅度反而缩小,肘部夹角锁在80度,紧贴身体两侧切割空气。
他知道,此刻多一分多余动作,就少一分冲46的力道。
是的。
他们要博尔特做的就是这一点。
稳定住极速可以冲击每小时46公里。
也就是10米的瞬时速度。
起码达到0.785。
12.74米/秒。
这样就能大概充到46k/h。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他的肩膀第一次微微晃动,不是累的,是速度太快,连神经肌肉的协同都在极限边缘。
可他的核心瞬间补位,腹直肌再绷一分,硬生生把晃动压了回去。
就仿佛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在“跑步”,是在“驾驭速度”。
跑道在他脚下成了流动的光。
45.8,45.9……的瞬时读数闪现在的博尔特团队的电脑屏幕上,离46仅差0.1。
然后。
将其达到。
46。
整个体育场陷入诡异的安静。
所有人都在盯着他的背影,忘了呐喊,忘了呼吸。
因为博尔特在这里的极速。
太过于恐怖。
已经完全把加特林。
压爆了。
就这么一个10米分段。
快速把加特林拉开了两个身位。
这个视觉上的场面。
简直是刺激到爆。
加特林。
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操作。
面对这样恐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