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骊宋氏王朝的很多读书人,早年还是卢氏王朝藩属国的时候,对于这个宗主国,有过太多歌功颂德的山水诗篇、游记,比卢氏王朝的本土人氏,更像卢氏子民。写自家大骊乡土,才情缺缺,可是写那卢氏王朝,文思泉涌,哪怕,搜肠刮肚也要写。
说那卢氏王朝的贩夫走卒,都能吟诗,处处是书香门第。山上仙风道骨,江湖草莽高义,路不拾遗。
那会儿的大骊诗篇,都在边塞风沙里,被铁骑的阵阵马蹄声写就,与之诗词唱和的,是凛冽的风雪。
宋和笑问道:“是不是只有我们宝瓶洲,山不高,水不深,修道之人不是那么神仙?”
山下的大骊王朝,曾经立碑山巅。山上修士犯禁者,杀无赦。
宋集薪答道:“一半是大骊铁骑的马蹄声够响,一半是国师的功劳。”
宋和又问道:“是不是错了先后顺序?”
宋集薪笑道:“陛下所言极是。”
宋和是崔瀺的弟子,宋集薪则算是齐静春的学生。
宋和停下转头,望着这位功勋卓著的大骊藩王,名义上的弟弟,事实上的兄长,说道:“我亏欠你很多,但是我不会在这件事上,对你做出任何补偿。”
宋集薪笑道:“陛下,这种话就不要再说了,我今天也只当没听见。”
宋和感慨道:“大骊有皇叔,是国之大幸。”
宋集薪点头道:“毫无疑问。”
宋和跟着笑了起来,“其实问题不复杂,只要你比我活得更久就行了,三五年,十年都不成问题。你觉得呢?”
眼前这位大骊藩王,好像都不是中五境练气士,柳筋境?果真是个留人境?但是学了些强健体魄的拳脚功夫?
宋集薪笑呵呵反问道:“多活不止十年怎么办?”
宋和笑道:“那就再说?”
宋集薪微笑道:“身为臣子,当然听陛下的。”
宋和问道:“为什么先生笃定两座天下,一定会再大打一场?”
宋集薪摇头道:“国师的想法,反正我这种凡俗夫子,是理解不了的。”
皇帝称呼崔瀺为先生,藩王敬称崔瀺为国师。亲疏有别。
大骊王朝,是浩然天下唯一一个王朝,在大战落幕之时,就已经开始着手备战下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