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以小篆为标准的文字规范化运动,就是“书同文”。
与曾经流行过的石鼓文相比较,这一次颁布的小篆字体进一步趋于规整匀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一部分字形明显简化。
“书同文”政策,一举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汉字长期混乱的局面,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规范化运动。
同时,也将大一统的文化观念根植在人们内心。
后世虽然历经战乱更替,聚散分合,却从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文明承续始终如一。
“但是,在后来的考古发现之中,除了李斯书写的泰山石刻之外,人们一只罕有发现秦朝的小篆文书。”
易泽的表情有着几分怪异的滋味。
作为秦朝官方文字的小篆,在后世之中却罕有发现。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二零零二年,在湘楚大地里耶的一口古井之中,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批秦代官署档案。
而在三万余枚竹简中,竟然没有一枚写有典型的小篆。
上面书写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字体?”
易泽抛出的疑问,在观众们眼中,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里耶秦简的名字,有不少人听过。
上面书写着的字体,稍微的百度一下,就能够得到答案。
毕竟一次性出土这么大量的秦代文献,足以震惊世界。
真正让人惊讶的,则是在里耶秦简延续十多年的记录之中,竟然没有一枚文字,属于秦国小篆。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发现。
上面书写着的字体,名字叫做隶书。
也可以叫做是秦隶。
随着大量简牍的出土,上面的文字洗刷掉污泥之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不得不怀疑,当时的秦朝,到底是用小篆,还是用秦隶,来推行的“书同文”呢?
关于隶书,同样也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小官,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
后来,因为犯了罪,被秦始皇关在云阳县的一个监狱里。
在监狱里,程邈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秦朝的文字小篆体字比较繁杂难写,就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字写法的念头。
在监狱里想了几年,出狱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几年,整整十年过去了,程邈在篆书的基础上,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来篆书比较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在字的结构上,把原来的像画画一样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一来,汉字就比原来更好书写了。
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己历经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一个奏本,并送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对程邈十分赞赏,就任命他为御史。
在当时,各种上报给皇帝的公文很多,篆体字又很难写,所以使用隶书的人就多了起来。
也因为这种字体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员使用,写起来又很方便,所以称作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