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原来这才是纪晓岚(3 / 3)

“所以,侍女为了活命,陪地主睡觉,这叫不叫紧急避险”

“罗翔表示很赞,这不叫紧急避险,那什么叫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都出来了你们也太人才了吧”

观众们的思路飞的很快,常常让人跟不上。

易泽停顿片刻,没有去纠结这个问题。

毕竟提出问题的人都没有做出解释,而这个问题,本身也不好回答。

还是留给观众自己去想吧。

“作为一个生活在大清中期的儒家士大夫,在纪晓岚眼里,妇女并不是男性完全的附属品,妇女贞洁与否,也不应该强硬的用封建礼教去衡量,至于上面的故事和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许多方面,都能够做出不一样的回答,就看各位的思路如何了。

而在阅微草堂笔记之中,除了怪诞的鬼神故事之外,还记录了大量乾隆年间的风土人情,以及纪晓岚对当时已经传入的西方科学,同中华传统科学进行的比较。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故事,绝大多数都篇幅较短,文字严谨,力求塑造真实感,基本没有使用任何渲染手法,因此,从观赏性上,相比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差了很多,读起来有一种干巴巴的感觉。

但是,单纯的从小说发展史而言,阅微草堂笔记的地位,比聊斋志异更加重要,在创作时间上,聊斋志异远比阅微草堂笔记要早,但是聊斋志异是在蒲松龄去世之后,过了大半个世纪才开始传播。

而阅微草堂笔记,早在纪晓岚正式写完之前,就已经火爆了整个bj城,想不到吧,他还是连载的

至于原因,倒也很简单。

一方面,阅微草堂笔记延续了魏晋小说质朴的写作风格,又开创性的增加了作者点评,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一个重大的创举,开创了新的流派。

另一方面,纪晓岚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生活在文字狱最为严密的封建王朝时期,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官僚统治的抨击,对封建礼教的批评,绝对是相当大胆,甚至于说,是冒了杀头的风险。

鲁迅先生对阅微草堂笔记的评价很高,他表示纪晓岚很有可以佩服的地方,他生在乾隆间法纪最严的时代,竟敢借文章以攻击社会上不通的礼法、荒谬的习俗,以当时的眼光看去,真算得很有魄力的一个人。

纪晓岚确实无力去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毕竟在当时,汉人的地位并不算高,但是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对后来文学家的影响极大。

而在纪晓岚之后,类似阅微草堂笔记这样,借民间故事讽刺社会现实的笔记小说大量出现,对晚晴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后来鲁迅先生在写中华小说史略中,也高度赞扬了纪晓岚,以及他所书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易泽的嗓音中带有着独特的魅力,观众们慢慢的就听得入神了。

当提到阅微草堂笔记的地位比聊斋志异更加重要的时候,不少观众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不会吧,明明聊斋志异更加出名啊”

“我也觉得不太可能,我之前都没怎么听到过阅微草堂笔记的名字,怎么就比聊斋更重要了呢”

“论及地位这样的东西,是不能用名气来衡量的,真要用知名度来对比,现在明星知名度高不高但他们做出的贡献能和戍边战士们相比吗”

“名气只是一方面而已,而且聊斋出名的原因你们难道不知道,还不是影视剧改编的结果不然在座有几个人会知道这本书”

“名气嘛。看个热闹就好了,论及地位,还是要考究其对后来的影响以及文化内核的。”

而随着节目的进行,以及易泽对之前所说的解读,不少观众也都反应过来。

“是啊,易泽这么一说,我就相信了。”

“思想解放永远是不容易的,纪晓岚在那样的时代都敢做这样的事情,也真是勇士了。”

“话说原本我还是看不起纪晓岚的,但听易泽这么一说,似乎,好像,纪晓岚还挺可爱的。”

“主要是这里面还加上了鲁迅先生的评价,更有说服力了。”

“说实在话,每个人看历史人物的印象都是不同的,有些人觉得这个人好,有些人觉得这个人差,都很正常。”

“确实,唐太宗有些人觉得,这就是千古一帝啊,强的很,但有些人也觉得,唐太宗拱手送出了中华文化的先进成果,绝对的民族罪人,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归根到底还是每个人的历史观不一样。”

“其实也和屁股所在的位置有关系。”

“看来我对纪晓岚误会很深啊,这确实是一个才子。”

“话说网上一找,就是一大堆的纪晓岚黑料,这怎么回事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纪晓岚要是没做过,怎么会有人编排他”

“你这就是强盗逻辑了,还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看你就是那只苍蝇吧,蝇营狗苟,不知所谓,最看不起你这种人了。”

“这年头无中生有的事情难道还少吗出名的方式中有一条就是说名人的坏话来博取眼球,这很难吗”

“因为现在法律健全,大家不敢说明星的坏话,毕竟是要被律师函的,但是对古人就没那么多顾忌了,随意的抹黑曲解比比皆是,还有各种恶心的洗白,这些你都看不到”

“奇了怪了,你这九漏鱼为什么还有勇气跑出来发弹幕啊”

最新小说: 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 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 异能:一眼万年 重生八零嫁给全军第一硬汉 偷听心声:前妻她口是心非 八零养崽:清冷美人被科研大佬宠上天! 乡村美妇 拐来的前夫很难甜 小娇娇要出嫁,高冷指挥官急红了眼 我儿明明是纨绔,咋成帝国之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