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这个世界,名为大秦(2 / 3)

四通八达的直道,主要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抵御来自北方的强敌匈奴,但是道路的开辟毫无意外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秦国的做法简单直接粗暴,逢山开路遇水修桥,硬生生的开辟了秦直道。

秦直道的开辟对后世裨益众多,无论是在军事上快速支援,马踏匈奴,还是为后世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都有着不小的作用。

当然,对当时老百姓来说,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情。

大秦帝国毕竟是身处在两千多年前,当时的工具和技术极端的落后,修路毫无疑问,是一件残酷且辛苦的苦差事,老百姓怨声载道,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大兴土木,选择基建,在当时绝对是弊大于利,这会造成百姓动荡,国本动摇,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却是利大于弊的。

修路是一项工期长,收益见效慢的事情,哪怕是放到现在,城市中开修地铁,也会造成车辆拥堵,上班族们同样会暗地里进行斥责,但是一旦地铁修建完好投入使用,大家还是会笑嘻嘻的走进地铁站,享受着地铁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这还是在如今科技发达、工程器械先进的时代,放在两千多年以前,修路要付出的代价则更为痛苦,像这样的工程,基本上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本朝本代,实际上好处不多。

与修路一样痛苦的大工程,还有修建长城。

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和南下掳掠。

目的毫无疑问是很好的,但是一旦实施起来,遇到的麻烦事情那可是一件有一件。

现在为大家所熟悉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据说就是发生在秦始皇时期,但是实际上,这事情和秦始皇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孟姜女哭长城的时候,连秦始皇这人都没有。

经过后世不少人不断地推波助澜和完善,硬生生的将一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事情,给安在了秦始皇头上。

明朝修筑长城的时候,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当然这个锅自然也是由秦始皇背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确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

以当时的物质条件来说,像修建长城这样的浩大工程,那绝对是要动摇国本,甚至于国破人亡的。

而且统一也就那么一点时间,六国的老百姓刚刚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对新诞生的大秦帝国刚刚有那么一点好感的时候,一桩桩一件件基建事业,就将他们的好感打落泥沼。

老百姓惊觉,这日子不仅没以前好,还比以前更坏了。

秦始皇的目的自然是好的,修筑直道,修建长城,从此北方就不会再有多大的威胁,后世子孙也能少些后患。

但是他明显的错误估计了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或者说对这些东西认识的不够透彻,因此步子一下子迈的太大了,以至于扯到了蛋,国力没有增加,反而是衰败了。

这一点上,刘邦和他的继任者们,明显就聪明很多,直接来一手休养生息,啥也不干,先给老百姓放个长假,好好地养一养民力,为汉武帝噶韭菜,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当然,这也是因为后世的王朝在旧朝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的时候,都会受到前朝的影响,前面的人走过的弯路,继承者们就会想办法去避免。

大秦因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搞出来个二世而亡,那我老刘家就不能这样子做,必须要改,因此休养生息得到了推行。

而大秦废除分封制,使用郡县制,以至于天下揭竿而起的时候,居然没有宗室之人相互扶持,咱老刘家也必须吸取教训,先来他个几十个王爷,去各地待着镇守一方,以至于后面来了个七王之乱。

因此,并不是秦始皇糊涂了,而是因为他作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作为开派祖师爷一般的存在,在他的前面,是没有什么所谓前人的经验的。

一切都只能自己摸索,自己创造,制度、文化、经济等等各种措施,都需要他自己制定并且推行。

秦始皇就像是一个在黑暗中独自莫索并前进的勇士,他的手里高举着大秦帝国的荣光,前路艰险黑暗不可测,没有人能给他建议,一切只能靠他自己。

在旧有的制度废墟之上,如何才能够开出一朵长盛不败的花朵,这是秦始皇必须思考的问题,他想要自己的国家千秋万世,想要大秦的明月,朗照整片天地。

正是怀抱着这样的理想,他一生不辞辛劳,勤勤恳恳,最终在黑暗之中,摸索出来一条可行的道路。

只不过可惜的是,大秦这一具庞大的机器,受制于时代,无法承受住始皇帝的宏伟构想,而始皇帝本人,也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感到恐惧,最终在时光侵蚀之下,饮恨而去。

在他死后,一切曾经被掩藏的问题,纷纷暴露出来。

无论是继位者本身,还是帝国这具濒临分崩离析的身躯,都极需要一个机会,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如果继位者能够休养生息,废除一部分严苛的法律,或许大秦帝国的命运,就会因此而改写。

最新小说: 重生八零嫁给全军第一硬汉 偷听心声:前妻她口是心非 八零养崽:清冷美人被科研大佬宠上天! 乡村美妇 拐来的前夫很难甜 小娇娇要出嫁,高冷指挥官急红了眼 我儿明明是纨绔,咋成帝国之虎了 重生:校花不甜,我为什么要舔? 娱乐:德云少班主?抱歉,不干了 顶级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