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第一、行孝第一著称。
目犍连为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婆罗门种,生就容貌端正,身材颀长,方面大耳,同学中与舍利弗交情甚好,同为删阇耶外道之弟子,各领徒众二百五十人。目犍连可到远程听声音,可以清晰地看到阻碍内的事物。得知佛陀及其教法,与舍利弗遂率弟子一同皈依佛陀,蒙其教化,时经一月,证得阿罗汉果。
目犍连依仗神通,助佛陀宣扬佛法,其功卓著,遭到罗汉嫉恨。目犍连虽已老矣,但精神不减当年,对佛陀之教法热心宣扬,嫉妒恨之。在一次宣扬真理途中,经过伊私阇梨山下,从山上推下乱石击杀目犍连,目犍连把砸成肉酱。目犍连的肉身与世长辞,但其鲜血在佛陀的慈光照耀下,踏着目犍连足迹,献出生命,献出一切。
阿阇世王闻目犍连被外道暗害,大怒,下令逮捕凶手,数千的裸形外道,在阿阇世王的震怒下,被活活烧死。
卷之004阿难陀
阿难陀尊者(?~公元前463),又称阿难,意为“欢喜、庆喜、无染”,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多闻、善记第一著称。阿难陀乃佛陀之堂弟,斛饭王之子,生于迦毗罗卫城(今尼泊尔西南境,与印度交界处)。阿难陀童年入道,释种七王子出家中年龄最小。阿难陀生就容貌端正,身光明镜,面如满月,眼如莲花,屡遭妇女诱惑,然志操固稳,终保梵行。阿难陀为佛陀之常随弟子,跟随佛陀二十余年,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佛陀生前未能开悟,受摩诃迦叶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对于经法之传持,功绩极大。
圣母磨耶夫人之妹憍昙弥,乃佛陀之养母,见释迦族中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陀、难陀等皈依佛门,夫君净饭王已崩,故要求佛陀允许在僧团中如法出家。憍昙弥三次请求皆遭拒。憍昙弥聚集五百名志同道合释种女众,落发、赤脚,离开迦毘罗卫国,往毘舍离追赶佛陀。佛祖涅盘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被后世尊成为“二祖”。
卷之005优波离
优波离尊者,又作优婆离、邬波离、忧波利。意译为近执、近取,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出身首陀罗种,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持律第一著称。
优波离出身于首陀罗族贱族,首陀罗又译为旃荼罗和一生族,是指印度种姓之一,地位最低。此种姓人是伺候用餐、做饭之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生为首陀罗种族,在古印度是被认做“初生”之人,受社会之歧视,犹如一堆粪土。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创立的,而入佛教就不存在种姓差别了。佛陀成道第六年,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等七人出家时,优波离做为宫廷理发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