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嫔妃之首的悫贵妃更是笑意全无,眼角轻挑,满脸不悦,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
皇后听到皇上对三皇子祺徽的赞赏,露出一丝讥笑,眼神微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愠怒。
众皇子都一一说了些自己的想法,皇上频频点头,皇子们都说完之后皇上对苏郸道:“朕年幼时便师从于您,多亏了您的教导,朕才有如今的作为。如今朕的皇子们有幸师承于您,他们是国之根本,他们才是我朝的将来,他们在您的教导下也都学有所成,我朝的千秋万代必有一半是老师的功劳!”
“老夫才疏学浅,是众皇子好学且天资甚高,才有这百花齐放的景象啊!”苏郸老先生道。
“先生过谦了,先生满腹经纶,年少时跟随高祖征战天下,也曾舌战群儒,只身夜入敌营策反敌国大将,先生当年的英武谁人不知?天下初安您身拜宰相,却没过多久便辞去宰相之职,太祖硬留,才留下您做太傅,教授皇子学业,正因如此,朕才有幸得拜先生为师!您不做宰相是百姓之失,您做太傅是众皇子之福天下之福啊!”皇上盛赞到。
“老臣惶恐!”苏郸听到这样的赞赏立刻起身回到。
“先生快请坐,不必多礼!”皇上下意识的跟着起身,赶紧示意苏郸落座。
皇上说完后方恍然大悟,道:“今日聊的开心,没想到竟忘了时辰,大家都饿了吧!”
“传膳吧!”皇上对李公公道。
皇上话音未落,一个六七岁的稚童跑到殿中央,单膝跪地行了礼,礼数周全的很,挑不出一点毛病,稚嫩的声音道:“父皇,众皇兄都说了自己的课业,孩儿还没说呢!”声音洪亮,没有丝毫怯场。
坐在旁边桌几的一位嫔妃年纪轻轻且容貌秀丽,满堂的妃子都衣着华丽,争奇斗艳,唯独她一身素衣坐在其中,也并无华丽的首饰,看到孩子冲进前去,想拦却没有拦住,自知已经叫不回来了,只能坐在原地看着殿中的孩子,心中似乎生出些隐忧。
皇上哈哈大笑,也很配合的道:“哎呦!是朕的错,朕怎么把朕的穆儿给忘了,你也说说,最近都学了什么?”皇上对这个儿子也不乏宠爱,甚至说是溺爱。
“近日孩儿学了‘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殿中的孩子背了一大段自己最近学的文章,甚是流利。
皇上听完大喜:“朕的穆儿都已经看《春秋》了?”
“是,父皇,孩儿学得快,就央着先生多教了些!”孩子看到父皇很高兴,他便满脸骄傲的回道。
皇上哈哈大笑,很是开怀!
“是啊皇上,六皇子天资甚高,闻一而知十,小小年纪就颇有自己的见识,行事也果敢,颇有当年太祖之风,恐怕再过几年老臣就没有东西可教喽!依老臣看,倘若将来平定边境,非六皇子不可!”苏郸老先生对六皇子也是盛赞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