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最后在矾楼中的那段时日,她正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选择,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是这样。女人们选择一位夫婿,与他结为夫妻,并且在此后数十年里相濡以沫、相夫教子……如果这一切顺利地发展,女人们将拥有一段幸福的人生。
如李师师这般的清倌人总是要比别人更多一些自主。清白人家的姑娘要嫁给怎样的男子,并不由她们自己选择,李师师多少能够在这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与之对应的是,她无法成为别人的大房,她或许可以寻找一位性格温和且有才情的男子寄托一生,这位男子或许还有一定的地位,她可以在自己的姿色渐老前生下孩子,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并且享有一段或者一生体面的生活。
这样的选择里有太多的不确定,但所有人都是这样过完自己一辈子的。在那如同夕阳般温暖的时日里,李师师一度羡慕宁毅身边的那种氛围,她靠近过去,随后被那巨大的事物带走,一路上身不由己。
很难说是幸运还是不幸,此后十余年的时间,她看到了这世道上更加深刻的一些东西。若说选择,在这其中的某些节点上当然也是有的,例如她在大理的那段时间,又例如十余年来每一次有人向她表达倾慕之情的时候,如果她想要回过头去,将事情交给身边的男性去处理,她始终是有这个机会的。
在小苍河的时候,她一度因靖平之事与宁毅争吵,宁毅说出来的东西无法说服她,她一怒之下去了大理。小苍河三年的大战,他面对中原百万大军的进攻,面对女真人始终都在猛烈地抗争,李师师觉得他就是这样的人,但死讯传来了,她终究忍不住出去,想要寻找一句“为什么”。
宁毅并没有回答她,在她以为宁毅已经去世的那段时日里,华夏军的成员陪着她从南到北,又从北往南。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她看到的是已经与太平年月完全不同的人间惨剧,人们凄凉哭喊,易子而食,令人悲悯。
但是在这不仁的天地之间,如果人们的心中真的没有了反抗的意志、嗜血的兽性,光凭着让人怜悯,是活不下来的。矾楼的歌舞只是太平时节的点缀,令人悲悯的小姑娘,最终只能变成冻饿而死的枯骨。
需要多少人的觉醒和反抗才能撑起这片天地呢?宁毅的回答一度让人感到非常的天真:“最好是所有人。”
当年的李师师明白:“这是做不到的。”宁毅说:“如果不这样,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意思的世界就让所有人去死吗?没有意思的人就该去死吗?宁毅当年稍显轻佻的回答一度惹怒过李师师。但到后来,她才渐渐体会到这番话里有多么深沉的愤怒和无奈。
一个人放下自己的担子,这担子就得由已经觉醒的人担起来,反抗的人死在了前头,他们死去之后,不反抗的人,跪在后头死。两年的时间,她随卢俊义、燕青等人所看到的一幕一幕,都是这样的事情。
她仍旧没有完全的理解宁毅,大名府之战后,她随着秦绍和的遗孀回到西南。两人已经有许多年未曾见了,第一次碰头时其实已有了些许陌生,但好在两人都是性情豁达之人,不久之后,这陌生便解开了。宁毅给她安排了一些事情,也细致地跟她说了一些更大的东西。
“矾楼没什么了不起的。”有时候显得机灵,有时候又格外不会说话的宁毅当时是这样嘚瑟的,“这世上的女子呢,读书之人不多,见过的世面也少,总体上说起来,其实是无趣的。男人为了自己享受啊,创造了青楼,让一些读书识字会说话的女子,出售……爱情的感觉。但我觉得,在独立的两个人之间,这些事情,可以自己来。”
宁毅说起这些并非大言炎炎,至少在李师师这边看来,宁毅与苏檀儿、聂云竹等家人之间的相处,是极为令人羡慕的,因此她也就没有对此进行反驳。
“将来不论男孩女孩,都可以读书识字,女孩子看的东西多了,知道外面的天地、会沟通、会交流,自然而然的,可以不再需要矾楼。所谓的人人平等,男女当然也是可以平等的。”
“当然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人跟人之间平等的基础,实际上在于承担责任,担不起责任的人,实际上是拿不到任何权力的。女人要跟男人平等,前提条件是她们有了自己的能力,条件满足之后,接下来其实还会有一个证明能力、争取权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