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忠的死,意味着大明京师精锐被扫荡一空!
现如今的大明京师,剩下的就只是具空壳子,以及少数老弱兵。
面对如此情况,谁能不胆寒?
于谦长舒一口气,强忍心中悲愤。
再怎么愤怒,再如何悲痛,都已无济于事,死者无法复生。
皇太后孙若微握紧双拳,尽力平复情绪后,再度冷声开口:“瓦剌也先要送皇上回来,兵锋已经到了居庸关。到底是战还是守,请诸公自诀。”
孙若微说得很明确。
瓦剌首领也先送朱祁镇回北平,就是无法破解的阳谋。
倘若朝中不让也先送回朱祁镇,就是不忠于皇帝,有谋反之心!
倘若朝廷不对瓦剌部落开关放行,也先就能以此为由,强行带兵长驱直入!
无论如何,
对于手握朱祁镇的也先而言,抵达京师之路,畅通无阻。
此外,
满朝文武惊叹,谁都没想到瓦剌大军竟已抵达居庸关!
居庸关啊,
这是北平西北地区,昌平之外的门户!
瓦剌大军的先头部队抵达居庸关,相当于敌人已经到了家门口。
草原部落兵临城下,
只要对方愿意,不过是一两天的事。
一天路程!
倘若瓦剌也先打算强攻北平,三日之后就能带兵攻城!
撤?
南迁?
其实早就来不及了。
“现如今,我大明可调动的兵马,还有多少?!”皇太后孙若微厉声呼喝,询问满朝文武大臣。
届时,
竟无人敢站出来回话。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孙若微的意思明确,有死守北平的心!
可这满朝文武中,又有几人愿赴死?
就在诸多朝臣面面相觑时,一位老态龙钟的大臣惆怅叹气,步履蹒跚地向前几步,缓慢跪下。
此人年迈,双鬓斑白。
在永乐一朝,此人便是朝臣中的一把手。
杨士奇!
大明首辅有三杨,三杨以杨士奇为首。
从朱棣时期起,杨士奇统管内阁,兢兢业业辅佐洪熙皇帝朱高炽、宣德皇帝朱瞻基。
现在,
杨士奇依旧是朝中的顶流首脑。
向皇太后孙若微下跪,杨士奇举起朝笏。
“回太后,有二十万兵马可用。以山东备倭军为精锐,不惧斧钺!”
杨士奇态度坚决,表达死战守城之心。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这一项是大明传承的风骨。
可惜在仁宣之治后,竟出了一位‘大明战神’,着实令人唏嘘。
老态龙钟的杨士奇刚开口,朝中不少文武大臣有了主心骨。
是啊!
很多老臣都是从朱棣时期活到现在,谁的身上没流淌着一腔热血?
孙若微故作镇静,转头看向于谦,问道:“瓦剌也先的主力部队,什么时候到!”
还没等孙若微问完,于谦朗声回道:“兵部已经调集罗通、曹泰、韩青、郭登四将,死守白羊口、居庸关一线。如今,北平尚有十日防御之期。”
很明显,
朝堂之上的主战派不少!
当然,有主战派,就一定有怯战派。
几位贼眉鼠眼的朝臣官职不高,却在窃窃私语,商讨该如何劝说皇太后孙若微带领朝臣撤出北平,南下寻求平安。
林昊从高处看得清楚。
那个朝臣,就是徐有贞!
在朱祁镇、朱祁钰在为时期,乃至‘夺门之变’以及于谦的死,都和徐有贞有莫大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