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纸条上的内容,刘伯温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纸条上的内容很简单,完全看出这内容出自何人之手,甚至无法从内容上推断出来。
只有寥寥一行小字。
“陈友谅即将攻打金陵城,洪都关键,当以朱文正、邓愈为守将!”
这纸条上的内容,刘伯温看的清楚,也非常明白。
只是让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陈友谅即将攻打金陵城还好说,毕竟这是他当初就曾经预料到的。
不难猜到。
可是,为什么非要让朱文正和邓愈为守将呢?
刘伯温明白,以如今陈友谅和朱元璋互相之间的疆域来分析。
洪都自然是朱元璋疆域南面的一个重要城池。
可是说是朱元璋境内的门户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前两句都不难理解,唯独这对朱文正和邓愈当为守将,无法理解。
可以说,他刘伯温和齐衡之间的联系是绝对不能被外人所得知的。
想不被外人所发现,最后的办法就是不联系。
可对方这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联系过他,如今却因为这么一件事非要与他联系。
可见此事非同小可。
但这情报上的内容,前两句的价值其实并不大。
不光是他刘伯温猜的出来,只要对方的兵马一旦动身,很快前线自己就会送来情报。
到时候金陵城自然会知晓的。
所以齐衡真正想要说的,绝对不是这两句话。
剩下的,也就唯独只有后两句了。
朱文正,那是朱元璋的亲侄儿,与那些收养的不同。
是朱元璋长兄朱兴隆的亲儿子,后来才投靠的朱元璋。
而邓愈,则是年轻一辈当中的佼佼者。
说是徐达、汤和、常遇春这些老帅之下的第一人也不为过。
难不成,这两个人也与齐衡有某种关系?
不然的话,为何非要他们二人镇守洪都城呢?
可这个念头只是刚一冒出来,便被刘伯温给否决了。
绝对不可能,以那朱文正的身份,还有邓愈在军中的地位,绝对没有说别后投靠齐衡,而不选择朱元璋的理由。
刘伯温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在他怎么也想不到为什么时,还是按照刚刚那个黑衣人的话,将手中的情报放在了油灯的火焰之上,看着它一点点的被烧着焚尽。
当然,刘伯温也不是没有想过要不要将这情报留下来,说不定日后会发挥出某种奇效。
不过,这情报上的内容极为精简。
无从分析。
所以留不留,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想想以齐衡的为人,也决计不会是他亲手书写的。
随着那情报纸条被烧的一干二净。
刘伯温缓缓回到了床上,脑海中满是刚刚情报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