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唱这歌对他自己也有效果,马沙脑海里浮现出高尼夫的样子,而且逐渐和记忆中南斯拉夫电影《桥》里面的班比诺重合。
——班比诺(高尼夫)不要怕!我会让他们陪你上路的!
悲伤之中混入了强烈的、熊熊燃烧的怒火。
在场所有人都听得出来,这不是送别朋友,而是送别战友的歌。
所有人都意识到,歌唱者夏亚阿兹纳布并不只是在祭奠亡友,他要一边唱着这首歌,一边纵情焚烧些什么。
一曲结束,全场鸦雀无声。
马沙这时候发现这个面具有个好处,它里面内置了强力吸水棉,所以自己的泪水并不会流出面具,而他含泪的双眼,也不会被外人知晓。
下一刻,全场掌声雷动。
不少人都站了起来,为这首歌中真挚的感情鼓掌。
马沙背后的乐团乐手们也都在鼓掌——是清唱他们不用忙活,都放下了乐器。
掌声响了几秒钟后,一二楼的人都站起来了。
三楼的先生们面面相觑,最终选择随大流。
这意味着马沙赚到了500镑。
红衣的上校站在二楼看台正中央,慢慢的鼓掌,他的表情马沙看不懂。
——这不重要,你马上就要去陪他了。
就在这时候,掌声中忽然有人大声喊:“阿兹纳布先生,你是铁路成员吗?”
马沙愣了一下,好在面具挡住了他的表情,没有暴露他这一瞬间的迟疑。
然后马沙反应过来,这个铁路,“处处不留爷爷就回铁路”那个铁路,是把黑奴从蓄奴州运送到废奴州的地下组织:铁路。
沃堡这个城市总体来讲是南方掌权,一听到“铁路”,本来雷动的掌声全停下了。
观众们纷纷坐下,仿佛为了撇清关系一样。
于是马沙看清楚了发问的人,他好像没有座位,手里拿这个带闪光灯的大相机。
看来是记者。
记者继续说:“我采访到了消息,说你的震旦仆人曾经和奴隶一起吃西瓜!”
马沙:“震旦人本来就会把西瓜当水果吃,这是他们的习惯。”
记者继续问:“那请问您和未婚妻是约定好了在这个城市汇合吗?为什么没收到您和她同行的消息?”
马沙:“我以我本来的相貌进的城,然后暂住在范陶特家等待我的未婚妻抵达,我是他的挚友。”
“阿兹纳布先生,请问……”
两个膀大腰圆的保安杀过来,抢过相机架起记者就往外走。
“阿兹纳布先生!请问您接受专……别砸相机求你了,啊啊啊!”
抢了相机的保安哐哐吧相机砸了,然后和同僚一起把记者给扛出去了。
马沙:“记者果然都跑得很快,甚至不用脚就从这里离开了。”
台下一片哄笑。
马沙继续说:“我并不是铁路,但我认为,人人生来平等,没有人可以骑在别人头上,把别人当成私有财产。”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可以看得出来,三楼的反应最激烈,然后到二楼,一楼的虽然也非富即贵,但显然没有楼上那么“贵”,所以只是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