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星期天,杨红与车向前翻过山,去了古陵,见到了她的叔叔杨木奇。杨木奇高大的身材,黑黑瘦
(本章未完,请翻页)
瘦的。给人的印象,不像是书斋里的知识分子,倒像是个农民。
杨木奇早就接到了侄女儿的电话,说是车向前这个投资人正在寻找投资项目。
他刚刚研究确定了后金都城的遗址,写了一篇论文想要发表,省社科院的那个杂志编辑部却向他索要一万元的版面赞助费。
看到车向前气宇轩昂的样子,确实是像个大老板。就想恭维这位大老板一次,看看能不能碰一下运气,让他赞助自己那笔买版面的费用。
“车先生,欢迎你前来古陵考察。”杨木奇紧紧的握了车向前的手,说道:“现在的老板,出门都是吃喝玩乐。车先生热心于历史文化,真是难得的雅致啊!”
“叔叔,说什么呢?车先生出身于文化世家,想做的就是文化事业呀!”杨红听叔叔把车向前当成了吃喝玩乐、灯红酒绿的大老板,连忙纠正。
“啊,做文化事业的?那咱们应该是同行了。失敬失敬。请问,车先生来到古陵想看看什么呢?是看古陵还是看汗宫遗址?”
“汗宫遗址?有吗?在哪儿?”车向前虽然听杨红说了,但是仍装作不知道的样子,疑惑地往周围看了看。
清古陵是本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不少人都来看过,但是人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汗宫遗址在哪儿?
当然,传说中的汗宫应该就在附近的某处,但是,经过几百年战火,那儿早就没有影子了。只剩下了传说和猜测。
“就在那儿!”杨木头的手往不远处的一个山岗指去,说:“据我的研究,那儿就是当年的汗宫。车先生有没有兴趣?有兴趣我带你去看看。”
“走!”车向前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心想,人家刚刚研究出来的成果,还没有公布,就对自己公开了,多好的机会!
“这汗王宫,实际上是一座古城。它的满语名字叫赫图阿拉,意为山岗的地形。它拥有400余年的历史,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历1601年。”杨木奇一边走,一边向车向前介绍。
“1601至今,还真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车向前回应道。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历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黄衣称朕”,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后金天聪八年,公历1634年,被皇太极尊称为“天眷兴京”。
“哦!”听到这里,为了表示恭敬,车向前掏出了小本子,准备记录。
“车先生,你不用记录。走时我把资料送你一份。”看到车向前洗耳恭听的样子,杨木奇显得很高兴,索性打开了话匣子:
“赫图阿拉城不仅仅是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出生于此享誉神州,更因这里曾是满族第一国都而蜚声海内外。
“赫图阿拉故城分内外两城,城垣由土、石、木头杂筑而成。内城东西长551米,南北宽512米,占地24.6万平方米,内城墙周长2,027米。
“主要建有汗宫大衙门,俗称金銮殿。还有正白旗衙门、汗王井、关帝庙、满族民居、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