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兰这次行动是不能让朝廷知道的,也不能让李大人本人知道,盛宣怀曾对黄瑞兰说:“成大事者都是守口如瓶的人,古语道,好事一说就办坏,坏事一说就办成。所以,护主队伍终极目的地必须成为机密之事。”
黄瑞兰看到众人已在烧火煮饭,他又叫李上策来到无人处,小声说道:“本次行动终极目的甚是机密。”然后,黄瑞兰把盛宣怀大人的命令向李上策详细说了一遍。
李上策此刻才知道黄瑞兰为什么要队伍休息,不愿立即进入塘沽口。
“那我们要分批进入塘沽口,否则很难保密。”李上策说道。
“除你之外,暂时也不要让队伍里其他人知道这个绝密。”黄瑞兰补充道。
李上策点了点头。他正在思考如何进入塘沽口。对于塘沽口,李上策是去过的,只不过时间较长,脑子里的印象不是很清晰。
“办法有了!”李上策对黄瑞兰说道。
“队伍可分三批进入塘沽口。第一批,由我、四位书生、胡雨石和部分玄佬族人;第二批,你、扶苏今昔、李球、李疯、丁水侠兄弟及玄佬族人;第三批,李东四兄弟和五位村民,他们今晚不进塘沽口,等明天上午进入。”
“不让李东他们今晚进入塘沽口,有没有什么理由呢?”黄瑞兰问。
“就说因李东家父葬在塘沽口,为了平静他们四兄弟的情绪,所以,才命令他们明天上午进入塘沽口。”
黄瑞兰深思了一下,觉得李上策的计划可行,于是就同意了。
“叭!叭!叭!”几声军令响起,李上策大声喊道:“现在军令如下!”
李上策把上述的行动计划逐一下达出来。
李东问道:“为何将我安排到明天上午进塘沽口?我几兄弟还想趁早进塘沽口去祭拜我父亲呢。”
李上策又将李东四兄弟不能今晚进入塘沽口的原因说了一遍,李东四兄弟也没有违抗,接受了军令。
李上策带着四位书生、胡雨石和部分玄佬族人,快马驾鞭向塘沽口出发。
一马平川之地,夜深人静之时,李上策这一行队伍很快就到了塘沽口城外。
“到啦!这前面就是举世闻名的塘沽口!”李上策在马上用鞭指道。
胡雨石没有来过塘沽口,于是问到:“塘沽口是以什么而闻名天下?经商还是造业?”
李上策答到:“塘沽口是军事要道,海陆交汇之地,环供京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雅书东问到:“我们这次是护主行动,怎耐要为何抢占军事要道?”
李上策看了一眼雅书东,答到:“护主为朝廷天大的行动,我们第一站就是塘沽口,朝廷自有安排,我们奉旨行事即可。”
李上策接着小声地对众人说到:“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属于异乡人,塘沽口民风彪悍,人性直爽,好狠喜斗,故我们首批队伍还是低调一点好。不到万得已之时,绝不能出手斗狠。”
雅书东听李上策这么一说,忙问到:“那我们如何低调为好呢?”
李上策答到:“一切按我的号令行事,不得违规。”
众人听诺。
虽说塘沽口朝南有城门,但无人把守,走近一看,城门宽阔,足有五丈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