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觉得:这是作者在提示,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就在这个书名里。
首先,研究一下金陵:
金陵:是地名。旧指南京。这貌似没什么好研究的。但如果这样想:世上那么多地名,为什么作者偏偏要说金陵这地方呢?好像就有点味道了。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遭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曾多次遭受兵灾,但又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表现有:
(1)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在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2)东晋、萧梁、刘宋,都以南京做根基,力图北伐,一统全国。虽败,但也扎稳华夏之根基。
(3)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都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出现岳飞等许多北伐名将。
(4)大明通过南京巩固根基,北伐成功,建立大明王朝。
有人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看完上面这些有关金陵的资料,是不是就有点儿感觉了?
《红楼梦》作者,生活在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清朝。反清的思想,应该是很浓烈的吧?特别是明朝,通过以南京做根基,驱逐了蒙古少数民族对中原的残酷统治。开创了几百年的大明王朝。
所以,我觉得曹雪芹反清思想是有的,至于是否想光复明朝,这不确定。但至少渴望中华大地由汉族一统的思想,从书名用金陵二字,可以初步得出来。
其次,再研究一下书名中的“十二”。
看到“十二”。大多数人会想到:一年有12个月,12生肖(注意:十二生肖是按照古时一天十二个时辰来排序的,每个时辰,用这个时辰中,最活跃,生命力最茂盛的动物,作为标识。时间从子时开始。子时,就是半夜十二点左右,那时老鼠最有精神,所以,当然是老大了!)。不论12个月,合成一年;还是十二生肖,合成一天。实际上,都是一个“圆满”的意思。即十二为分,一天或一年,为合。
另外,王根权研究认为,古时把大地分成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就是大地。大地还有一种分法,先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再分出两个方向,这就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也是十二。可见十二这个数字是能够代表大地的。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大地。大地,不就是天下吗?秦始皇所建立的不就是一个天下统一的封建王朝吗?因此,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的“十二”第一层意思就寓意着“天下统一”。还有,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个月,如此往复便是千秋万代。两者合一。“12”这个数字解密后就是:天下统一,千秋万代。而“秦铜人”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第一座和平统一纪念碑。
好了,把“十二”这个词的古意摆在这儿,我们是不是也能看出一点儿意思,那就是“统一”。古人常把少数民族当成外敌。他们的统治,自然也会被当作外敌入侵。所以,驱逐少数民族入侵,恢复汉族统一,就成为古人普遍的共识。
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书里根本就不止写了十二个美女。而且,重要的美女,也不止十二个。所以,仅仅凭什么十二钗正册,副册(这是:满纸荒唐言呀!),去想问题,实在对不起曹雪芹这句词呀。
最后,再研究这个“钗”。
1、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金~,玉~,裙~(旧指妇女,亦称“钗裙”)。荆~布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2、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3、钗是我国传统武器之一的铁尺。钗的设计就是用来克制刀剑用的。铁尺原本是流传在我国湖南各地的一类短器械,其套路不一,打法也不尽相同。主要用于制敌和自卫。